口之战的胜利。
中央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腊子口。
1935年9月18日,中央红军乘胜占领了东北方向数十里的哈达铺。
9月22日,中央红军在哈达铺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
哈达铺是一座商贸发达的繁华小镇,镇内一条三里多长的街道,就有大大小小的商铺二百多家。这里盛产当归、大黄、红芪等多种药材,自古就是药材“旱码头”。来自山西、四川、陕西等地的药材商号都在这里落户经商。
这里物产丰富,价格低廉,当地100多斤重的肥猪,只需5块大洋,一块大洋可以买五只大母鸡,油盐酱醋也非常便宜。
哈达铺地区暂时也没有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心理负担大大减轻。
长途跋涉忍饥挨饿,吃草根啃树皮的红军们在哈达铺充分补给修整,恢复体力。
红军的一个侦察连在哈达铺的邮政代办所找到了大量七、八月份的《民国日报》、《晋阳日报》、《大公报》等国民党的报纸。
战士们把这些报纸交给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们阅读,主要领导从一张《大公报》报纸上发现:***们率领的红第二十六军是有近万名战士的部队,在陕北建立的苏区根据地竟然有8个县的面积,还有10余县正在加入苏维埃政权,接近二十三个县。
中央红军领导们又翻阅大量报纸和询问陕北地区过来的商贾,最后确定: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有一大片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还打听得知徐海东率领的红第二十五军3000人精兵部队从鄂豫皖边区成功抵达陕甘,于1935年9月16日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平镇与陕甘红军会师,合编成红十五军团。
徐海东领导的红第二十五军,在鄂豫皖所向披靡,敌军闻风丧胆,以一当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精兵队伍,徐海东被当地军阀称为‘徐老虎’。
这说明:在陕北附近,不仅有***万余人的第二十六军,还有徐海东三千精兵的第二十五军。
红军兄弟部队在一起可以互成犄角防御,交替修整。如果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二大主力也都能来陕北,就有四五股主力部队,总兵力10余万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中国红军的整体生存能力就大大加强。
不知路在何方的中央红军终于看到一处落脚生根的希望。
哈达铺离陕北只有400公里,对于长征已经走了2万5千公里的中央红军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从哈达铺出发,翻越六盘山,就基本到达陕北。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陕甘红军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教员等主要领导见到赫赫有名的红军劲将***和徐海东,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国民党的追兵。
7千余人的中央红军正式落脚陕北苏区。
至此,1934年10月10日8.6万人,从江西省瑞金出发,历时一年,转战中国11个省,行程2万5千公里,大大小小战争六百场,跨过近百条大小江河,翻越40座高山险峰,炸死战死饿死病死近8万人的中央红军长征终于结束。
在五次围剿中差点全军覆没的中国苏维埃中央政权绝境逢生,在百万大军围追堵截中,辗转大半个中国,竟然奇迹般存活下来。
虽然此时的红军兵力总人数不如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军阀,但所表现的顽强生命力胜过中国任何军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一碗饭跟随朱老总闹革命,风雨飘泊,颠沛流离,死里逃生,枪林弹雨,翻山越岭,忍饥挨饿,到现在1935年10月19日吴起镇会师,历尽整整8个年头,从毛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