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转向昏迷的李砚知,“所以陛下將希望放在了我这关门弟子身上”
“是—”始皇帝点了点头,“至少他不会眼睁睁看著大夏子民被屠戮一空。”
“仅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人族多灾多难,歷经千难万险,在旧神的压迫下艰难求生,好不容易才凝聚起了气运,可以堂堂正正活著。”
“朕不想再看到旧神时代的惨状重现,他是我们的希望之一。
“待他甦醒,朕会为他铺平道路——”
泰山封禪之事,早在祭典之前,便因始皇帝东巡而传遍天下。
在封禪之后,大夏境內所有百姓,都感受到了潜移默化中的变化。
首先是方土,有人一夜睡醒,就惊喜地发现,困扰自己许久的方术桔,竟然直接被打破。
还有人短短一夜之间,便长高了两寸,身体也变得强壮。
普通百姓的变化並未那么快显现,但经过旬日,也都或多或少察觉到自己力气变大了,身体的暗病似乎也消减了不少。
很多身上有些小病小伤的百姓,竟然奇蹟般的恢復了。
就连下地干活都更有力气。
除了饭量增大,其他一切都在变好。
更让人惊喜的是,原本只能是普通人,但不少人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竟然觉醒了方术。
假以时日便可以成为往日里想都不敢想的强大方士。
在始皇帝泰山封禪之后,大夏方士的数量开始呈现爆发性增长。
全国各地,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方士诞生。
这些都只是显而易见的外在,始皇帝真正为大夏百姓注入的,是人人都有成为气运神明的机会。
这在无形中大大加深了大夏百姓的底蕴,但还需要时间,才会逐渐显现。
个人的变化,每天都在上演,也最容易引发民间的议论。
所幸,始皇帝及时发布詔命,通传九州,解释了泰山封禪的意义,並命令各地方山书院散开大门,接纳新近觉醒的方士。
这才没有引发大的混乱。
毕竟方士一多,尤其是这种刚觉醒的方土,对方术控制並不纯熟,很容易引起混乱。
再加上邪方也会在暗中作梗,若是不及时引导,虽然不会出现大动乱,但也会让邪方事件在各地爆发。
同时,与个人变化相比,天地间气运的变化,普通百姓並不会关注,甚至也察觉不到,但只要有些敏锐的方土,都察觉到了。
尤其是镇守四方边境的方士,更是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大夏气运的流失。
接著就是诸子百家这些势力,也都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了泰山封禪时发生的事。
天门洞开,天上之神强势降临,甚至大夏气运被分割一半,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至少在泰山方圆五百里之內,都能知道。
再加上始皇帝並未下达封口令,这些消息自然而然便蔓延开来。
各地反应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五斗神山之巔,
诺大的宫殿內,只有点点灯火在摇晃。
五脉脉主再次从闭关处出关齐聚。
“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若能找到那头气运神鹿,神教必能裂土封疆,再建一国!”户鬼奴脉主干枯沙哑的声音率先响起。
他的身形修长枯瘦,足足有一丈高,看起来就像是一棵被修剪了大部分枝丫的树干。
但在其身后,缓缓旋转的血色神轮,却在他身上平添了一抹神性,
“裂土封疆,再建一国一统天下才是正途!”蚀骨官脉主的声音好似金铁交鸣,但他的身体却和声音截然不同,整个人像是没有什么支撑,似乎只剩一张皮囊,轻飘飘地悬在座椅上,
“吾等谋划这么久,难道只为了偏居一隅以后的史书会如何书写我神教”
“裂土分疆,偏居一隅,毫无进取之心,竖子不足与谋—”
“若不能一统天下,改朝换代,到最后,神教只会沦为史书上的笑柄,神教终將只是叛乱!”
“只有一统九州,乃至四极八荒,征服四境蛮夷,吾等才会在史书上青史留名。”
烂金刚脉主摇了摇头,“我等相聚是为了商量泰山封禪之事的影响,怎么一下子又扯到逐鹿天下了”
他的声音浑浊如泥潭,“始皇帝泰山封禪之后,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对神教有莫大的影响。”
“天门开了,天上有神明强行降世,到最后大夏气运被斩去一半我觉得我们对五大旧神的最后一步,应该可以开始了。”
最后一步这四个字甫一出现,大殿內的气氛瞬间为之一滯。
就连对气运神鹿有莫大兴趣的户鬼奴和蚀骨官两脉脉主,都沉默下来。
良久,诡道君脉主开口,“我也觉得可以进行了。”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