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抓紧一切可用的时间来努力提升自己。
三年多来的挑灯夜战、刷爆的习题集、实验室里熬过的通宵,终于兑换成了这张让自己满意的入场券。
未来像一幅笔触清晰、色彩明亮的画卷,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他收回目光,习惯性地拿起手机解锁,屏幕上堆积着几条未读邮件提醒。大多是社团的琐事、教务系统的通知,还有一封来自南大研究院群发的欢迎信,他已经读过两遍。
手指随意地滑动,一封标题极其简洁的邮件混在其中——
“繁缕研究院 - 实习生项目邀请函”
发件人是一串看似乱码的字符,后缀却清晰地显示着“@fanlv-boratory.”。
繁缕研究院?没听说过。
但繁缕1号,他是熟悉的。
是哪个刚成立、借着诺奖得主成果名头拉投资的草台班子吗?
杜文锋带着一丝审视和好奇,点开了邮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