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宣读完圣旨,程丫丫,程二妮几人就准备赶着拉银子的普通马车进城。
王如海发现除了拉银子的马车,其他的车辆并没有要进城的意思。
特别是看见程大少爷竟然也在那里一动不动,便好心的提议:“现在兵荒马乱的,公子不跟着使者一起入城?”
程风正义凛然道:“既然有建奴入关来犯,我就不进城了,请你转告当今,保家卫国,人人有责。
作为一名先帝爷亲封的大明游玩使,这种事情没遇上也就罢了,既然遇上了,那定然不能贪生怕死,缩头缩脑。就请圣上把我们当着是第一支到达京城的勤王军吧。
我会帮当今守住北京城的东面,定然不会让建奴敢在北京东城有任何的攻城举动。请当今放心。”
王如海看看程大少爷身边的那不足千人的队伍,而且有一小半都是女孩,心里担忧不已:“公子,那女真人凶残成性,杀人不眨眼,公子这里又全是小孩,且女孩颇多。
住在城外,怕是凶险万分。奴婢建议,公子还是带着她们进城的好。”
程风笑笑:“女真人是凶残,但我们也不怕。现在大敌当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敌守土之责,虽说我们都是小孩,但是保卫家园我们也有责任。
我们人小,去冲锋陷阵不行,但我们有一百多名学医的学生,虽说不能上阵杀敌,但我们可以在这里救治受伤的士兵,也算是为保卫京城出了力了。
只要守在这里,用我们坚定的信念坚持下去,就能成为抗敌的榜样。
还能为勤王的士兵鼓舞士气,能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后面还有大明的百姓在支持着他们。
只要我们坚持了,任那女真人如何的凶残,也别想动摇我们大明半分,王公公请放心。
对了,再麻烦王公公回去跟皇上请示一下,我们要从城里运送一些粮食出来,还请皇上批准。”
王如海见程风坚定不移的样子,摇摇头提醒:“公子你可千万要小心,这里离城也不远,实在不行就往城墙边跑,那城墙上的火炮,多少能帮公子阻挡一二。”
程风再次拱手,谢过王如海的关心,又对几位进京的姐姐们交代了几句,目送他们赶着拉着银两的马车进了京城。
北京皇宫皇极殿,文武大臣们吵吵嚷嚷吵了好几天了。吵架的主题就是由谁来统管北京保卫战。
定国公,英国公等勋贵们自然是希望由五军都督府统一指挥,可文官们哪里愿意勋贵重新掌握兵权,自然是坚决反对。
吵了这么多天,今日里终于得了一个结果,让赋闲在家养老的前兵部尚书孙承宗回京统领兵权。
让孙承宗回京主持大局,勋贵们也没有办法反对,只能同意了。同意孙承宗回京,文官们大获全胜,兵权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文官的手里。
听了一天朝会吵架的崇祯帝,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寝宫,又问起旧港朝贡队伍的事。
王承思传唤了王如海,王如海开始一字不漏的讲述传旨的过程,崇祯闭目养神,静静的听着小太监王如海的汇报。
当听见程风说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又听到大敌当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敌守土之责。
虽说我们都是小孩,保卫家园我们也有责任时,这个小皇帝还是感动了,程公子果然是有大爱的人。
知道可能有战争,不自身的安危,也要在野外为士兵们设置一处可以救治伤兵的地方,这样的善举,可比那些朝堂上的正人君子们靠谱多了。
一说起程风的事,崇祯又想起程风给毛文龙的挽联上那句:毛公少缓须臾死,建虏安敢围长安的句子,结合现在的局势,终于知道这句话是啥意思了。
原来长安就是暗指的京城,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说,如果毛文龙缓些时候死,那建奴也没有胆量敢越过关城攻打北京。
崇祯有些震惊到了,这小子对局势的发展也太敏感了,事情刚发生,就能看出可能引发的后果。
“唉,这么有洞察力的人,为什么是个小孩呢!有大才却不能启用,真是可惜了,如果能大个十来岁,朕定然重用。”
崇祯帝叹息一声,叫道:“王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躬身答应。
“着内务府安排人手,明日去给程公子送多送些米面去。”
崇祯停顿了一下,又道:“去告诉程公子一声,只要他不愿意在城外住了,随时可以进城休整。”
十一月初五日,曹金虎终于赶到京城外,汇报了遵化救人的情况,还顺带说了一下,在桃花山巧遇秦知县的事。
程风听了直点头,这个秦知县,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说他运气好吧,每一次倒霉的事情他都能遇见,而且都会受到牵连。
说他运气不好吧,每次遇见倒霉事之后,其它受牵连的人命都丢了,就他平安无事,似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