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上命昭唐 > 浅谈

浅谈(2 / 6)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替嫁后成了校草的豪门后妈 天龙之横行天下 极限进化空间 重生后,我棒打极品儿女 从水泥厂崛起:我能看见忠诚度 东瀛大物 苏铭渊天焱 摺纸小鸟的诱惑 ( 崩铁BL 银枝x波提欧 ) 繁/简 善鸢鹿鸣(1v1,伪骨科,高H) 城楼之下(1v1,HE,追妻)

    中书门下持异议:“太祖非受命之君,不宜作配。”

    唐朝不是在李虎手上建立的,他不能上。两省官员一起上表,引经据典给出了二十条理由。

    但输了,没辩赢太常寺。

    于是撤了李渊的牌位,上李虎。

    第二年关中旱灾,中书门下阴阳怪气:“此高祖不得配之过也。”

    怪谁?怪你让高祖受了委屈!

    代宗绷不住,把群臣召集到一起再辩。太常寺被批为罪魁祸首,受到强烈的舆论攻击和代宗的猜忌,于是派出一员大将,独孤及。独孤及在“听证会”上舌战群儒:“受命于神宗,禹也,而夏后氏祖颛顼而郊鲧。缵禹黜夏,汤也,而殷人郊冥而祖契;革命作周,武王也,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太祖景皇帝始封于唐,天所命也。”

    反正一大堆理论,又把中书门下说赢了。

    但五代史官评价这件事,却认为:呜呼,礼之失也!经纬之罪也!学者好为曲说也!人君临时申其私意也!

    意思是:不堪入目啊,礼崩乐坏呀!这是谁的罪过?经学!经学家!以及皇帝不够博学!

    所以,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唐代虽有《开元》、《显庆》、《贞观》诸官方礼。但礼乐从没统一过。涉及礼乐的大小事,没人提意见,就按当事人的说法处理。如果有人质疑,就辩经,谁赢了听谁的。

    终唐之世,围绕礼乐、制度、政治上的辩经、嘴炮、互喷、君臣格斗从未停息。性别上,不止男人,女人也有。所以谈唐朝,不要张口就是什么礼。这不合规那不对。你的礼乐能说服圣人,说服宰相,说服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但搞不好就会从各个单位跳出来一堆甲乙丙丁:“我反对!”

    他们不止反对,还能和你说出一大堆理论。

    另外,再说一下。

    唐在政治上的用语,很有先秦、两汉的味道。

    新年朝贺词:“元正首祚,景福惟新。”

    “唯皇帝如日之升。”这句话出自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不胜大庆,千秋万岁。”出自韩非子,也是两汉很流行的瓦当词。

    “行舟不息,坠剑方遥,验刻而求,可谓谬矣。”

    “况天人之际,其肃恭之礼,以两君为喻,不亦大乎!”

    “卿云引燎,灵迹盛事。慎终如初。长福万姓。”

    “仲类于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罔不毕降。禅于社首,佑我圣考,祀于皇祇。在地之神,罔不咸举。”

    “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天为子。”

    “先王大教,敢不底行?”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甘泉雍畤,后土汾阴。”

    “获兹神符,应于嘉德。”

    这只是一些我记得的,是不是很有那味?

    是的,我觉得,写唐代小说,如果涉及到的剧情,行文没这种感觉,写出来的对话给人一种宋明既视感,那就太出戏了。你可以像先秦、像汉、甚至像魏晋,可以翻译腔,但唯独不能像宋明清,因为它还没出现。

    文言文读得多的朋友,应该一眼就能分辨出唐文、汉文、魏晋文章、明文。

    二,名词。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暴君吕布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红楼之胜天半子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怼天怼地怼极品【我似张狂】 落脚之地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