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声问道。
“是的,先生。”泰坦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链路清晰地传来,没有丝毫延迟或干扰,“量子通讯链路运行正常,信号强度100%。”
“信号源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吗?”
“自从上次爆发后,信号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低强度波动。但波动频率持续加快,当前间隔为每71.4秒一次波峰,比48小时前加快了2.6%。按照这种变化速率,72小时后将达到临界值。”
林栋皱起眉头,星光在他的瞳孔中映出奇异的闪烁:“有没有检测到任何新的信息模式?”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发现。”
泰坦回应,声音中带着一丝罕见的犹豫。
“信号中似乎隐藏着某种循环模式,周期约为23.93小时。”
“那几乎刚好是地球的自转周期。”
林栋立刻察觉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正确,先生。误差不到0.01%。这种精确度暗示信号源可能与地球自转存在某种同步关系,或者至少是刻意设计为与之匹配。”
林栋陷入沉思,目光投向广袤的南极冰原深处,那里埋藏着他们此行的目标。
“继续分析信号模式,寻找任何可能的解码方法。这可能不只是随机波动,而是某种通讯协议。”
“遵命,先生。”
关闭通讯后,林栋站在原地,感受着南极的寒风拂过面罩,思绪飘向不可知的未来。
“林?”
苏珊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她站在不远处,在暮色中形成一个模糊的剪影。
“你在这里站了快半小时了。”
她走近,声音透过通讯系统传来,“有什么发现吗?”
林栋转身面对她,“泰坦发现信号源的波动频率与地球自转周期几乎完全同步,误差不到0.01%。”
“这不可能是巧合。”
苏珊立刻同样意识到其中的意义,“要么信号源被设计成与地球自转同步,要么它在以某种方式响应地球的自转。无论哪种情况,都意味着它与地球存在某种设计上的关联。”
“正是如此。”林栋点头,目光重新投向远方,“我开始怀疑我们将要发现的可能不是近期建立的秘密基地,而是某种已存在很久的东西。”
两人并肩站立,看着南极奇特的夜空,陷入各自的思考。
片刻后,苏珊轻声说道:“无论它是什么,明天我们就能知道了。现在应该休息,明天会是漫长的一天。”
林栋点点头,跟随她返回营地。
但那晚,他们两人都难以入眠,思绪被明天可能的发现所占据。
翌日黎明时分,营地一片忙碌。
队员们检查装备,装载补给,为即将开始的旅程做最后准备。
六台“极地蜘蛛”在晨光中排成整齐的队形,引擎低沉的嗡鸣声打破了南极的宁静。
每台行走器都装载了特定的设备和补给,根据各自任务的需求量身定制。
“所有系统检查完毕,准备出发。”
苏珊报告道,她已经登上了主探索小组的“极地蜘蛛”,坐在驾驶位上。
内部空间比外表看起来要宽敞得多,驾驶区配备了全息导航系统和多功能控制台,中部是休息区,后部则是装备存放区和紧凑的实验室。
林栋和卡露拉也装备上了极寒型号的马克战甲。
“所有小组报告状态。”卡露拉通过通讯系统指令道。
“第二小组准备就绪。”
“第三小组全部就位。”
林栋最后环视一圈营地,然后下达了命令。
“远征开始,保持预定队形,前进。”
六台“极地蜘蛛”启动,机械腿缓慢而有力地抬起,在雪地上留下整齐的印记。
它们以每小时28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前进,按计划,这是第一阶段的最佳速度——既能维持稳定前进,又不会过度消耗能源。
一路上众人看着南极独特的景观在眼前展开。
雪地在朝阳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如同铺满了无数钻石;远处的冰山矗立如雕塑,冰蓝色表面反射着阳光;偶尔还能看到冰层上的裂缝和纹理,展示着这片大陆漫长岁月的痕迹。
“真美。”苏珊轻声感叹,“这种原始、未被污染的美,几乎让人忘记了我们来此的目的。”
“自然总有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魅力。”林栋回应,“即使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也有其独特的壮丽。”
卡露拉则一直专注于监测系统,“地形扫描显示前方10公里处有一处冰层变薄区域,建议稍微向西偏移路线。”
“收到。”苏珊调整了导航设置,“小组注意,我们将微调路线,向西偏移约500米,绕过一处不稳定冰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