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截图。
安全局人员一一指示:“菲比近五年行踪几乎遍布欧洲多国,多次出席与EIB相关的会议或论坛,还与一些神秘基金产生不明金钱交易。可以断定她是一个长期活跃在高新科技领域的间谍。”
军方代表放下手中的文件,说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绝对是我国航天大门的咽喉要地,不算林院士的搭载物,原本的天宫1号本身也是机密内容,她来偷偷拍摄,动机昭然若揭。”
领导对此表示非常重视。
经过讨论,会议达成了结论:对菲比的处理要“暂时关押审查,不大张旗鼓”,尽量从她身上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报网络。
如果欧盟急于救人,势必暴露更多资源;如果欧盟选择切割,就让菲比在审讯中失去援助。
这种策略可谓“一石二鸟”,可以防止对外引发过度的外交纠纷。
在方向确认的情况下,菲比只能日复一日地面对固定的安全局审讯员——他们言辞并不咄咄逼人,而是带着一丝礼貌和让人摸不透的微笑。
“菲比,你的相机加密分区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火箭发射台、安保人员动线的影像资料?你真的不知道吗?”
菲比坚持否认:“或许是我买相机时被别人动了手脚,我不清楚这些照片是谁放进去的。”
她的表情虽没有一开始那般自信,但依旧维持着冷静的外表。
菲比不知道的是,泰坦远远不止能破解她的相机。
它还能通过多种渠道对她曾经使用过的网络账户、通讯记录进行交叉验证。
在泰坦的帮助下,安全局方面甚至开始模拟她本人的某些线上身份(比如社交媒体小号、暗网钱包地址等),试图主动与欧盟那边的马甲账号接触,引诱对方自投罗网。
菲比就像一颗被控制的棋子,她的每一次言行,都在帮助安全局一步步了解整个欧盟情报机构的运作模式。
偶尔,菲比会要求“见律师”或“与美方取得通话”,但都被审慎而反复地搁置。
“程序需要时间,耐心等待。”
这是她得到的统一答复。
由于美国那边已对她撇清关系,欧盟官方又没有任何回应,菲比立刻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林栋可不管这其中的暗流涌动,他早在侦测器与量子卫星对接完成后就带着苏珊先行返回了流浪基地。
那边仍有大量后续科研任务等待着他。
当然最主要的,得先把神秘邮件背后的老鼠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