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洪武两千八百年
那五座人族的神王朝具体信息,阴远自然不会告诉大乾。
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还是可以告知的。
比如五座神王朝的国號、大致方向。
大乾西南方的大宇神王朝、大命神王朝。
大乾西方的大阴神王朝、更远的大宙神王朝、以及大漆神王朝。
五座神王朝,最古老的是大宇神王朝,最年轻的是大命神王朝。
阴远告诉大乾的,差不多也就这些了。
所以关於这点,大乾君臣也没有议论太多,知晓的信息实在太少了。
大乾如今距离神王朝,也太远了、太弱了。
刘书温等人皆並不多在意。
唯独明古心中,良久无法平静,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世、人族的神王朝,绝不止五座、六座、七座。
其数量或许要超越所有人的预料。
与人皇殿的交易达成,洪武两千八百年、正式踏上了更快的发展道路。
明古也很快就把洪武两千八百年时的家底,全部整理了出来。
至这一年,大乾疆域为四域三百道、两万九千五百九十八州。
这一年,大乾东西、南北疆域三百一十五万里左右,势力范围达到了方圆五千八百多万里左右。
实控疆域达到一千八百二十万里左右。
这一年,大乾人口达到五万零三百一十六亿左右,耕地面积达到了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五亿余顷左右。
国运达到了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七鼎左右,年结余一万七千六百四十七鼎左右。
其中疆域所消耗,除去朱秀英那特殊情况的五十鼎,共消耗五千八百七十鼎左右。
除去正一品、从一品之外的所有文武官员,消耗七千六百九十鼎左右。
皇后、正一品、从一品一共消耗四千三百五十鼎左右。
这一个百年,一共积累了一百六十九万鼎左右的国运,
除去太子宝库的三万鼎,剩下的一百六十六万鼎按照老规矩,分为了五份。
明古吸收一份,其余四份积累到总国运中。
总国运达到了六百八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余鼎左右。
这一年的总税收,达到了二十七万六千六百二十三亿两银子左右,合二百七十六亿三千三百万金左右。
这一年,大乾的藩属国,达到了一千零七十九个,仍是以南国为首。
上贡价值约一千五百一十亿两银子左右。
这一年,大乾获得了三亿八千万斤左右的灵源。
这一年,少府净利润达到了两万七千亿两银子左右。
这一年,不算明古本人。
大乾的中等亚圣六人,初等亚圣一百零一位。
中等仙神之境十八位,初等仙神之境一百二十五位。
武將兵道第六境者,九位。
第五境者,四十九位。
第四境者,四百九十余位。
主战军达到三千二百余支,第一至第六集团军满员,主战军共达到了四十二支。
另外拥有国之重器,中等传送阵一座,初等传送阵一座。
初等通信法宝一件,初等通信法宝七十一件。
初等战船二百四十六艘。
这些便是大乾洪武两千八百年的大致家底。
另外,大乾国库中,这些年来自然也是积蓄了一些底蕴財富,但平常运朝每年的消耗就极大,一年下来剩不了太多。
这一次大交易更是消耗了大半,也没有多少了。
明古的少府里倒是积蓄了不少,以五穀居多,就等著大乾有能力炼製三转日月丹。
从这份整体数据上可以看出,大乾这百年的大致发展情况。
首先是发展速度上,是比上一个百年更快的,这是正常情况,运朝发展只要没有遇到瓶颈,那就是滚雪球般的模式,何况这正是大乾的高速发展期。
其它方面情况,像从一品之下的官员整体国运消耗增大之类的,也属正常。
国越大,整体官员消耗比例必然是要增长的,无论是国运消耗,还是年俸消耗。
最为不正常的,肯定是这百年的人才爆发,导致从一品、正一品的国运消耗大增,从而也导致这一个百年间,大乾积蓄的国运增长比例、不如往年。
这,便是刘书温、李百长等人担心的,人才太多、负担过重,拖累大乾的发展速度。
不过明古不在意,拖累一些而已,他更看重的是未来。
而且,他有自信,他自身突破至大神之境时省下的国运,完全足够弥补这些拖累。
单凭这一点,大乾的发展速度,就绝不会慢於任何运朝,越到最后、还只会越快於其它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