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接连突破 大喜
当然,不管心里怎么想,刘书温都將弊处说的这么清晰明確了,身为大乾正相,该有的態度、政治正確是不能少的。
“臣附议。”李百长、胡惟能也一脸深以为然的开口。
明古高坐上首,洞若观火。
对这几位相处至少两千多年的老伙计,他自认还是很了解的。
连此时他们各自在想什么,都差不多清楚。
公心私心皆有。
对於这些,他都能容忍。
因为人之常情,想要人人皆是公心,那是绝不可能的。
连他自己都做不到。
所以对於李百长这个老狐狸的小心思,他並不在意。
不喜外来人,对跟自己没关係的人,不在意其生死未来罢了。
这些都还在他的容忍范围內。
当然,不得不说,他对这些大臣们的標准的確是不同的。
就如此事,若是刘书温、姚光孝、王守乾看不出来,不提出来,那他就是失望的,並且会生出疑心,他们的自的。
而李百长不提出来,在他眼里,是正常的。
这个私心深重的老狐狸,向来如此,不足为奇。
“这四句对我大乾而言,的確是利弊皆有。
总的而言,利远大於弊。
但若是无法应对妥当,这弊处也不小。”
明古开口,略一沉吟继续道:“国子监要做好应对,必须將此四句带来的虚浮之风打下去,不能坏了我大乾根基。”
“是,臣明白。”王守乾当即应道。
“那些大贤、大学士之境,也交给你了。”明古加了一句。
“臣遵旨。”王守乾郑重道。
没人有意见,也不奇怪。
自王守乾掌管国子监以来,他就是大乾亿万学子的名师。
几乎所有从国子监中走出来的学子,都听过他的课,得过他的教导。
这让大乾的文道更为昌隆,文官诞生的速度大增,是大乾发展越来越快的重要原因之同时,他在国子监的威望,在大乾官场、乃至天下的威望,都高的出奇,甚至后来居上,总体而言、与刘书温相比也不差。
国子监先不说,那些大贤大学士之境的,通常都会去请教王守乾。
將两者交给他,是正常的。
“官场上就靠內阁了,绝不能掉以轻心,利处我大乾要,弊处不要。”明古又看向其他几人。
“是。”刘书温、李百长几人齐声应是。
李百长也认真起来,思索著解决此事的应对。
这跟之前不一样,皇帝已经明確下旨,他若是再敢装糊涂,或者阳奉阴违,那就是真的挑畔帝威了。
认识当今皇帝三千年了,他当然不会做此蠢事。
没有再多说,明古让六人退下,心中並没有忧虑担心。
此事弊处虽不小,但对於今时今日的大乾来说,也並不算什么。
只要他放权,刘书温等人会处理好的,让整体情况无大碍。
至於仍然会被迷失的,那等心志不坚、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大乾不缺,也不需要。
离开奉天殿的六位正相,只是简单的商议,达成默契的共识后,就各自开始行动了。
王守乾回去国子监,下达了一些命令后,准备批次与一些人谈谈。
姚光孝的主要任务是监察各地情况。
刘书温四人先是下达一系列的主要政策,预防官场上出现虚浮之风。
再就是各自跟相熟的高官交谈,这其中包括了那些內阁副相们。
六人行动著,效果方面暂还看不出来,毕竟那四句刚出现,带来的弊端还没有真正显现。
不过其带来的好处,已经开始出现了。
短短数月,国子监中,尤其是官场五品以下的官员们,有数以千万计的都获得了进步。
看似只不过是进士境及以下的进步,不算什么。
但乘以千万计,那就是巨大的成果了,而且这还只是数月时间,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没有辜负明古的期望,大学土、大贤之境的官员们,也有越来越多获取了进步。
不少跟王守乾谈过的人,更是进步巨大。
到了洪武两千七百三十年六月,程皓轻笑一声,元神之力打破桔,突破至亚圣之境这无疑加重了那横渠四句的份量。
不管实情如何,在大多人眼中,程皓的突破,必然是有那四句的一臂之力。
或许真是受到了那四句的刺激,又或许是张栽、程皓的突破,打开了一个开关。
文道中,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至亚圣之境。
洪武两千七百三十一年,程皓的亲弟弟程仪突破至亚圣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