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古露出了笑意。
他第一时间,便明悟了大乾国运的新变化。
十万鼎的国运,再次发生一场小质变。
第一,以后大乾平均每州的消耗,將再减少零点零一鼎,只需零点二一鼎。
第二,在大乾国运的照耀下,所有大乾百姓,每年都將提升三毫国运的效果。
这两种提升,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国运达到十万鼎后,也意味著、他终於可以藉助一些国运,加快修炼速度了。
虽然他现在的修炼速度並不慢,毕竟有了日月丹。
近三百年过去,他服用了一百五十颗日月丹,加上灵源的辅助,已经达到三万八千四百鼎之力。
但能快一些,他当然不会拒绝。
不出意外,接下来的百年间,他就將达到初等仙神之境的巔峰。
至於接下来的瓶颈,他根本不认为能拦得住他。
洪武一千零九十九年开始,明古每年都会吸收一百鼎的国运。
他也开始还徐到等人的国运了,还的不多,每年只拿出来一百鼎还。
剩下的结余国运,继续积蓄进国运海洋中。
明古得为大乾接下来出现的人才考虑。
还得为被封印的那些人考虑,更得为將来考虑,所以国运积蓄是不会停的,
只是会慢一些。
说起人才,明古也是有些皱眉的。
想当年,为人才过多而皱眉。
而现在,不是说大乾人才没有,人才肯定是有的,毕竟人口基数在那,比当年多太多了。
但类似徐到、刘书温、常玉、李百长、姚光孝这等层次的,却真的没有。
就算是李武忠、於绍堡、冯国、郑忠这等层次的,也没有。
最多是类似三杨、邓愈德、汤鼎臣这个层次的。
不是说明古看不上这等层次的了,而是他总想有更好的。
终於,洪武一千一百一十一年,大乾出现了一个让许多人惊嘆的天才。
这一年的科举,十五岁的王守乾,当场突破至进士境,震惊无数人。
开创了大乾近四千年来的记录,成为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进士境。
消息传来,就连明古都投去了一缕目光,饶有兴趣。
不过仅仅几天后,他就被另一件事吸引了自光。
徐到兵道突破至第六境。
(这一章仍是过渡,明天就开始新內容,抱歉抱歉,晚安,早点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