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胡惟能降为从一品,副丞相职位。
杨士奇、杨荣、夏元吉、周忱四人降为正二品,担任六部尚书。
原州牧降为正三品。
原郡守降为正四品,
原府尹降为正六品。
这种降低品级,虽没有明文规定,但也明晃晃的给所有文官划了一道线。
从现在开始,非亚圣,不可为正一品。
大贤巔峰可为从一品。
大贤之境可为正二品。
大学士之境可为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进士境为正四品到从七品。
这便是此时的大乾文官划分,毫无疑问,代表著大乾的实力,真正来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不过品阶虽然降低,但每年的国运却没有降低。
五月一日开始,大乾正七品到从九品的国运不变。
从六品到正四品的国运,变为五十石、六十石、七十石、八十石、九十石、
一百石。
从三品到从二品,变为两千石、五千石、一万石。
这些,代表著大学士之境、进士之境官员的国运,並没有减少。
至正二品开始,就大幅度增加了。
正二品一鼎国运。
从一品三鼎国运。
正一品十鼎国运。
年俸方面也有所变化,正二品及以下不变,从一品涨到一千万石。
正一品为一亿石。
文官降低品阶,武將、勛贵、宗室等等当然也都在跟著降低品级,不降待遇。
武將、宗室变化不大,只是按照实力享受相等的待遇。
勛贵方面,增加子爵。
凡是实力不足者,所有勛贵,一律降低一大等爵位。
国公降一等侯爵,一等侯爵降一等伯爵,一等伯爵降一等子爵,以此类推。
这一年剩下的时间,大乾朝廷颇为热闹,到处的变化。
毕竟改制可真不是简单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
直到洪武四百年的年末,一切才平静下来十二月二十二日,照常的大朝会。
如今大乾绝大部分的信息,皆整合、宣扬了出来。
至这一年十二月,大乾疆域为两道、一百八十州之地。
有百姓二百八十八亿五千三百一十九万八千六百七十四人。
有田地五千一百九十三亿五千七百六十万亩。
税收一千零三十八亿七千一百五十一万两银子,藩属国每年上贡约四十八亿两银子。
李百长一条条的、將很多能公之於眾的大乾信息都宣扬了出来。
数千名官员,绝大部分都能感受到一种振奋。
因为大乾正在肉眼可见的越发强大。
高坐龙椅之上的明古,才是最清楚如今大乾所有情况信息的人。
一条条数据,不断在他心中流淌。
至洪武四百年,大乾东西、南北疆域近二十万里,势力范围实控一百三十万里左右,虚控三百万里余。
国运有199.55鼎左右。
这其中,皇后、
五e
黄工杏武中使自德汉国蓝屠、郑忠、汤鼎和、邓愈德十一人,一共供应了十二鼎。
还有军队扫荡四方所获的利益,大约有一千亿两银子。
灵源矿共七处,每年能获得一千万五百斤灵源。
少府净利润一千亿两银子左右。
大乾一百八十州,每年本应消耗61.2鼎,因皇后,每年消耗51.2鼎。
文官集团,不算正二品之上。
共计三百四十六万两千三百六十人左右,需消耗1980万石,19.8鼎国运,年俸需三十五亿石左右。
正二品和从一品,需要消耗16鼎国运,年俸6000石左右。
文官共计约国运35.8鼎,年俸35.6亿石。
武將集团。
共计五大军团,还有四个军团正在建立中完成后,不算军团长、副將,预计每年將消耗国运共145.368万石,军餉22.5
亿石,日常伙食消耗需9.7亿石。
另有八十个主战军,不算主將,每年共消耗国运72.4万石,军餉11亿石,日常伙食消耗需2.93亿石。
地方兵,每年共消耗国运190.8万石,军餉8.8亿石,日常伙食消耗需3.1亿石军团共四十位副將,主战军共八十位主將,除了两个从一品、六个正二品之外,其余皆是从二品、正三品。
共消耗国运990万石,年俸9600万石。
共计约国运13.98568鼎国运,年俸43.26亿石,日常伙食消耗15.73亿石。
勛贵集团,不算国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