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这廝就曾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陛下拒绝后,未曾想竟还不死心。
也不想想大汉发展至今,百家学说有著不可磨灭的功劳,没了百家,以后大汉还拿什么发展
真以为人人都是蔡巧,可以从无到有,独自研发出纸张这等天工开物
简直就是胡闹!
不过蔡巧恰恰持相反意见,如今的大汉朝看似国富民安,实则已经一只脚踩在了悬崖边。
刘彻仅仅是建个明堂,迁个国都,就引来大大小小十余次的白莲起义,等全面和匈奴开战,全国上下还不得瞬间炸翻天
农圣学说的立意是好的,奈何底下人执行错了方向,导致帝王头顶悬著的不是利剑,而是一个金箍。
稍有过度举动,就会引发金箍紧缩,保证下限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上限。
刘彻雄心壮志,誓要藉助匈奴一扫往日屈辱,青史留名,成为比肩秦皇汉祖的人物,又怎甘心被一枚小小的金箍束缚住手脚
先前刘彻拒绝董仲舒提议,是想找折中法子,既能保住百家学说,又还能支持他北击匈奴,內除白莲。
但结局很明显,刘彻没有找到这两全其美的法子,匈奴白莲也愈发猖狂了起来,导致他耐心消灭殆尽。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刘彻这次应该会採纳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和她持一样態度的,还有一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观眾们。
【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那往后岂不是再也出不了霸王兵仙这等人物了】
【董仲舒只是让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態,尊儒为正统,抑百家非绝灭,將刘彻塑造成天命代理人,强化执政合法性而已,但不管怎么说,平民出头的机会確实变少了。】
【刘彻需要一种意识形態支持霸业,相较已知的兵家、法家,確实只有儒家更加符合。】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確有助於皇室的统治,用道德约束人性,稳固国家之基。】
【罢黜百家,相当於亲手掐断科技树,以大汉如今的局势来看,还真说不清是功是过。】
【世上哪有什么万全之法,能解决当下困境就已不易,难不成真有猛男能走一步看一千步,提前看清未来数十年迷雾且相信后人智慧吧。】
【遥想楚王洛阳立誓何等壮举,以死证道亲铸一柄利刃,然时过境迁,竟沦为乱臣贼子手中刀剑,成为混乱源头,可恨可悲!】
【阳哥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一遭身死,导致学说轰动大范围流传,又没有明確教义,这才导致沦为混乱源头。】
可无论弹幕如何討论,都阻止不了刘彻那颗蠢蠢欲动的內心。
大汉的疆域太小了…他的功绩也太少了!
如若不能比肩赶超秦皇汉祖,他又谈何流传千古,与其並列
刘彻深吸口气,刚准备询问严助、李广、卫青等人意见,可话到嘴边突然想起几人身份,又给生生咽了下去,转而望向菜头:“述真,你意如何”
菜头神色不变,如实回答:“臣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会大大扼杀民间的创新性,其中取捨,当由陛下决断。”
“朕又何尝不知这是在扼杀未来呢”刘彻微微一嘆,那张坚毅的脸庞上,首次出现迷茫:“可若再任由农圣学说肆意蔓延,哪怕朕明天放个屁,都能被那群人扭曲为天命不在。”
“若想从內部纠纷中抽身,解决匈奴这个心腹大患,就必须要统一思想,需要儒家巩固皇权,约束天下芸芸眾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势在必行!”
刘彻既是在说服在场眾人,亦是在说服自己。
毕竟仅是迁国都建明堂,就引得白莲数次造反,待罢黜百家詔令一出,整个天下还不得瞬间炸锅
船大难调头,都不过些许阵痛罢了!
事情盖棺定论后,董仲舒面色难掩兴奋,忍不住双拳紧攥。
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刘彻就又拋出一个世纪大难题:“白莲虽除,可各地藩王何解”
这话犹如一盆凉水,瞬间给董仲舒淋了个透心凉。
各地藩王都是何人
无一不是皇亲国戚,与刘彻沾亲带故!
他们现在臣服刘彻不假,可刘彻想要削藩的话,保不齐就会催生出下一个楚王,下一个农圣!
大动刀戈不行,不动刀戈也不行!
因为在场之人心里都门清,汉与匈奴之间必有一场旷世大战,投入兵力堪称海量,且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平定的事,而是漫长的拉锯战。
若败,刘彻便是昏庸无道,大汉罪人;若胜,劳財伤民,徒增杀伐无数。
菜头甚至都不需要用脑子想就知道,待刘彻势微,这群藩王会做何行动。
定是揭竿而起,夺了刘彻皇位,甚至连藉口都不用找,毕竟那么大一个白莲教就明晃晃搁那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