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皮面铁甲与聚会
会议结束后,军官们回到岗位,各自去忙自己的事务,只有琼恩单独留了下来,他向刘易问到,“老师,如果我们都去了南边,长城外的异鬼要是有什么异动,我们该怎么办”
刘易回答道,“不是还有长城和守夜人么只要长城还在,守夜人没死绝,异鬼就过不来。
而且守夜人的现状你也知道,不到一千人,却要守住將近三百里的防线,南方的贵族们也没有一个人重视长城的防务。
如果真的被异鬼攻破长城侵入北境,你的兄弟又带著封臣和主力在南方打战,你觉得北境会是什么样子”
琼恩想了想,绝望地回答道,“.———会是一座地狱。”
刘易沉声说到,“是的。罗柏少城主如果真要南下帮助你的父亲,我们俩是劝不住的,就算加上你叔叔班杨首席估计也不行。
我们能做的,就是追隨你的兄弟南下战斗,儘快贏得这场战爭,儘可能获取財富,扩大部队规模,然后带著经过血与火考验的胜利之师回防北方。
而不是靠著现在这几十个人,徒劳抵抗连守夜人和长城都防不住的敌人。”
琼恩点点头,接受了老师的解释。
就他的本心而言,其实也更愿意去南方帮助艾德公爵。
他询问刘易,与其说是为了劝諫,不如说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一个南下征战的理由。
为部队统一了思想和认识之后,刘易开始著手进行部队装备的升级工作。
回想起在紫藤村的时候,两支战斗小队作战时所穿的皮甲都是在当地现买现做,因为时间紧迫,製作工艺粗糙,品质也不理想。
因此,当一队战士托恩被假死的自由民偷袭时,儘管他穿著皮甲,但胸口还是被戳出一个大洞,险些丧命。
鑑於此,刘易决定对战士们的装备进行升级,將皮甲更换为更为坚固的铁甲。
铁甲的款式造型多样,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战场需求,衍生出了板甲、扎甲、鳞甲、锁甲等各种类型。
按照刘易目前对这片大陆武装力量的理解,维斯特洛大陆上最常见的装备搭配是內穿武装衣(也即夹袄),外面套上一层锁甲,锁甲之外再穿一层板甲。
刘易自己和凯文的“光明从者”套装正是这种搭配的体现。
然而,当初为凯文打造“光明从者”套装时,是出於老师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才费了將近三周的时间精心製作。
但刘易知道,这一次的情况不同,他不可能再有几年时间为新招募的战士们全都打造一套“光明从者”套装,而且他自己也没有这样的意愿。
考虑到部队装备更新的时间紧迫性和任务的重要性,经过深思熟虑,刘易决定採取一种更为实际且高效的方案:本地化版本的布面铁甲,即皮面铁甲。
所谓布面铁甲,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为“衣甲”或“暗甲”,它实际上是一种铁甲,但外观由布面所覆盖,內部则牢固地钉有大块铁甲片。
这种设计既保证了装备的防护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重量,提高了穿戴的舒適性,非常適合快速装备大量战士的需求。
在华夏明朝中晚期,布面甲逐渐在军中普及,成为明军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並且一直延续到清朝中期。
布面铁甲主要由外层的布面和內层的铁甲片组成。布面材质多样,有的使用绸布,有的使用布等。
布面之上钉有甲钉,用於固定铁甲片。铁甲片通常较大,类似於板甲,通过泡钉等固定方式连接在布面上。
这种设计使得布面铁甲在外观上与普通衣无异,但內部却隱藏著强大的防护力。
最重要的是,相比传统的札甲,布面铁甲的製造工艺更为简单,工时工料消耗较少,因此成本更低。
而所谓的皮面铁甲,就是把布面换成动物皮革而已。
装备四十人的甲胃,若是从外面购买,不仅可能难以寻得,而且价格不菲。
作为一名锻造宗师,刘易自然不愿將这份利润拱手让人,於是他决定重操旧业,砍树烧炭,开炉锻造。
在製造布面铁甲的过程中,最为耗时费力且技术要求高的环节,便是將铁块原料锤击成甲片。
这项工作並非隨便找个壮小伙,递给他一把锤子就能胜任的。若是在操锤时发力不当,极易导致铁片崩飞,甚至发生锤伤自己的安全事故。
因此,刘易並不自信能在短时间內教会工匠小队的成员们如何精准地控制铁匠锤,以確保甲片的质量与安全。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採用拉车的驮马作为动力,设计並製作一个畜力锻锤,以此来取代人工操锤的繁琐过程。
畜力锻锤的製作其实並不复杂,其工作原理也颇为直观。
它主要藉助畜力(诸如牛、马等)的拉力或推力,通过一系列绳索、滑轮或槓桿等传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