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朱棣去明末
说话之人乃是朱棣,而能被朱棣称之为爹的人,自然也不是別人,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而在朱元璋的身后,还跟著乌决决的一群人。
张泊定睛细瞧。
除了太子朱標外,还有著宋应星,三大將,年轻时的朱棣,以及两个朝代的徐辉祖,李景隆。
动用如此规模的人力,加之还有宋应星在此。
朱元璋的目的地,显而易见了。
黄福与郑和,看著为首的一人,结合著站起的陛下刚刚的那一声惊呼。
两人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
“太——太祖皇帝。”
对於太祖皇帝,两人可是太熟了。
洪武十七年,黄福因为会试失败,被批准进入国子监学习,在国子监学习期间,他就曾多次见过太祖皇帝。
洪武三十一年,他更是被授予了能够上朝的工部右侍郎之职。
郑和同样也是如此。
洪武十七年,他被傅友德,蓝玉带回应天后,直接进入了宫中服役,在此期间,他也多次见过太祖皇帝。
但是为什么,死去十年的太祖皇帝,能够出现在这里!
而且,还年轻了这么多。
怀著如此疑问,他们看向了太祖皇帝的身后。
懿文太子朱標!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信国公汤和!
等等,那是.—
两人的目光,齐齐地匯聚到了面前朱棣身上,然后,又將目光投到了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两个陛下
还不仅於此。
他们还看到了两位熟人。
徐辉祖李景隆
黄福与郑和,只感觉脑袋有些混乱。
“店家,这.”
黄福偏转著脑袋,看向缓缓站起,气定神閒的张泊。
“店家,这.”
“难不成朱棣没和你们说吗”
黄福与郑和的脸上,均露出迷惑之色。
得,看样子朱棣真没说。
“简单来说,就是我的这间食肆,不仅通向了你们永乐一朝,还通向了其他朝代,而这些其他朝代中,包含了大明洪武一朝,当然,你们也可以通过我这食肆,前往洪武朝。”
“通向洪武朝前往洪武朝”
黄福和郑和,两人齐齐歪著脑袋,陷入沉默。
很显然,他们需要费些时间,来缕清头绪。
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货车上的朱元璋,忽地听到耳边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
顺著声音的方向望去,他看到了老四朱棣的身影。
朱元璋领著洪武朝的一群人,缓缓行至朱棣的面前,
“老四,你怎么在这”
“爹,我带著永乐朝的一些大臣来此,向店家询问一些问题。”
“哦,永乐朝的大臣”
朱元璋神情微动。
店家可是说过,这间食肆,只有歷史留名的人物才能够入內,换而言之“
朱棣身后站著的臣子,都是歷史留名之人!
朱元璋的视线环顾四周,他瞬间便发现了一位熟人。
一身黑衣,顶著个光头,虽是一副老態龙钟的姿態,但是他还是能够根据大体的相貌以及衣著,推算出眼前之人的身份。
这位僧人打扮的人,毫无疑问,是永乐年间的道衍和尚。
看著面前恭敬模样的道衍,朱元璋有些眉头微皱。
说起来,老四的造反,可是与面前这位道衍脱不开干係。
不过,只片刻的功夫,朱元璋那皱著的眉头便舒展开了。
与永乐年间的道衍不同,洪武年间的道衍,已经是標儿的左膀右臂了。
隨后,朱元璋望向了一旁的黄福与郑和。
这两位人物.
有些面生.
“老四,这两位是”
“爹,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两位,一位是我大明的工部尚书黄福,一位是我大明的內宫监太监郑和。”
“臣黄福见过太祖皇帝。”
“臣郑和见过太祖皇帝。”
朱元璋微微頜首。
老四一说,他便知道,眼前的这两位人物是谁了。
因为这两位人物,在史书上均有提及。
黄福,治理交趾有功,歷经五朝,遍歷六卿,算得上大明的肱股之臣。
至於郑和朱元璋对此更是如雷贯耳。
虽然他平日里不喜宦官,但是他对於郑和,那可是抱有著不一样的態度。
因为店家和他提及过,郑和乃是一位航海奇才。
他洪武朝,恰恰缺少航海类的奇才。
虽然他已经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