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了二王书法外柔內刚,笔致圆融冲和而富有道丽之气的风格。
在初唐时期,就已经享有盛名。
同时,赵估也注意到,字帖角落,还有著虞世南的盖章。
不会错的,这就是虞世南的真跡!
赵信的脸上一扫先前的阴霾,转而露出了一抹激动之色。
虽然虞世南那时期,距离如今不过四百余年,但是唐和宋之间,可是隔著一个乱世的。
因而,现存於大宋的虞世南真跡,大多是一些难以破坏的碑文,像如此完整崭新的字帖,他之前见所未见!
至於仿造假货,完全没可能。
这便是他身为书法大家的绝对自信。
有些意犹未尽地收回了目光,赵信又开始了在书房中继续搜寻。
忽地,他注意到了书架上的一副奇怪的画作。
快步来到书架旁,將那副画作从书架上取下。
这是一幅人物的头像,而描绘的,正是刚刚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李格非。
赵信嘴巴微张地看著手里的画作,心中的震惊无以復加。
这副画作,並不是大宋的绘画风格,而是而是先前他所见到的,那种名为素描的绘画风格。
而且这副画绘製之人的技艺颇高,甚至与他不相上下。
这还是他第一次在他王府之外的其他地方,发现素描的存在。
要知道,在前几次前往张择端处时,他都没有见到素描的痕跡,
顿时,一个问题縈绕在赵佶的脑海中。
这幅画是何人所绘!
赵估余光一警,注意到了书架上那零星的几支铅笔与纸张。
拿起纸笔,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赵信的脑中。
绘製这幅画的人,与李格非脱不开干係,或者说,就是李格非本人!
忽地,赵煦的声音,將赵信拉回了现实。
“老十一,坐吧,我知道你现在心中有很多的疑问,现在我可以帮你一一解答。”
大概经过了一刻钟的时间,书房的门被打开。
赵煦背负著双手,缓步走出。
至於赵佶,则是有些精神恍愧。
刚刚六哥所告知的一系列事情,他到现在还没有理清头绪。
什么后世,南宋之类的。
先前往一趟大宋九百年后的后世,再前往一趟如今的二十八年后。
就仿佛像神话故事一般。
当然,如果这么简单,那赵信也就当个故事听听就完事了。
但是,令他惊恐的事,六哥竟然和他说,他以后会成为大宋的官家。
天地良心。
他对於现在的生活可是异常满意,该吃吃,该喝喝,閒暇时光结识结识汴京城中的文人骚客。
这不香吗。
至於成为官家,他是一点心思都没有。
因为他深切的知晓,他並没有成为大宋官家的才能。
也不看看,歷朝歷代官家的功绩。
太祖太宗自不必多说,大宋有如今的这种局面,多亏了两位大宋的开国皇帝。
真宗,御驾亲征,促成了维护大宋与辽国百年稳定的擅渊之盟,泰山封禪,一时风头无两。
仁宗,仁义治国,知人善用,开启新政,经济繁荣。
英宗,消除弊政,广纳人才,为国选贤父亲神宗,开启变法,极大了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六哥,那就更不用说了,恢復变法,增加税收,继承太祖太宗的遗志,开疆拓土,使得大宋能够在西夏的面前昂首挺胸。
如果让他上台,他吃喝玩乐倒是有一手,但是要治国的话,他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因而,他在六哥说他会成为大宋官家时,第一时间就表达了否认的態度。
结果,六哥倒没有怎么在这个问题上太过纠结。
而是直接打开门走了出去。
与此同时,赵估也看到了李格非与先前那位女子就坐在院子里的凉亭中。
赵煦领著赵估,来到了凉亭之中。
“李小娘子,我们可以出发了。”
出发
难不成这就是六哥所说的前往后世
赵估心中期待的同时,忽然想到了先前蒙绕在他心中的那个问题。
“六哥,我有一事要问问李格非。”
李格非此刻一头雾水。
他先前仅仅是七品小官,端王按道理不应该认识他才是。
但是现在竟然有问题要向他询问。
怀著疑问,李格非向著赵估拱了拱手。
“殿下,我定知无不言。”
“关於书房中那副你的画像,不知道是何人所绘。”
“回殿下,是小女清照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