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这首《咏菊》查重率有些高。
黄巢要是听到这首诗,都得从坟墓里蹦出来。
“老朱,还是说说你的那首《骂文士》吧,“嘰叭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別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咦,店家,没想到你竟然晓得咱的这首诗看起来咱的诗也是歷史留名啊。”
一旁的李白这时候已经低著头不说话了。
“行了,老朱,別废话了,吃饭吧。”
就在这时,一个人头从捲帘处探进屋內。
来人正是李承乾。
“店家,看样子我来的刚刚好,不知可否加上一双碗筷。”
“好嘞,高明,你在此等一会。”
张泊说罢,便回身去给李承乾去拿碗筷。
在张泊前往厨房时,李承乾一屁股坐下下来。同时,目光也在打量著围著桌子坐的朱元璋与李白。
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穿著一身像是古代食肆伙计打扮的朱元璋。
感受到李承乾投过来的目光,朱元璋抬起头。
“怎么,李承乾,不认识咱了”
李承乾当即汕汕一笑地说道。
“怎么会呢,洪武陛下,只是我有些不明白,为何陛下你会穿著此等服饰。”
“店家非说我那身服饰显眼,要把我的衣裳换了,我也只好穿这身衣服了,哼,现在万事俱备,就等老四那犊子过来了。”
李承乾了喷嘴。
对於这位洪武陛下所说的老四一事,他也有所了解。
他是在与明朝汉王朱高煦的交谈中了解到的事情始末。
简单来说,明朝的永乐帝,走上了和他父皇一样的道路。
只不过,对方与父皇还是有很大区別的。
玄武门之变算是一场规模极小的动乱,仅在宫城中发生。
但是那位永乐帝,严格来说是造反了。
而且,与老爹在祖父在世时造反不同,永乐帝是在洪武皇帝死后才干下的这些事。
洪武皇帝现在知道此事,气愤自然也合乎情理。
李承乾想到这,便不在多言。
大明的家事,没有人比身为太祖的洪武皇帝更有发言权了。
隨后,他將目光投到了一旁已经放下碗筷,一脸郑重的李白身上。
刚刚李白听到了朱元璋对李承乾的称呼,他也就知道了眼前之人乃是大唐太宗陛下的太子,贞观年的代理人,李承乾。
他总算將太子殿下盼来了。
“不知这位怎么称呼”
这时候,朱元璋在一旁露出了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容。
先前,总是刘彻一副看好戏的神情,现在终於轮到他了。
“嘿嘿,李承乾,这位可是你大唐之人,其姓李,名白,字太白,来自大唐天宝年间。”
瞬间,李承乾精神一振。
他盼了半天,终於把大唐来人给盼来了。
不过,很快,李承乾就眉头一皱。
作为將大唐史书已经翻看几遍的他,自然也是明白,天宝年间的大唐,已经算是开始走下坡路了。
“李白见过太子殿下。”
李白站起身,对著李承乾俯身拱手道。
李白吗
其在大唐史书中,也是能够单独立传的存在。
李承乾站起身,將李白扶著坐下。
“太白,不知现在是天宝多少年。”
“回殿下,现在是天宝十二年。”
天宝十二年。
这可不是一个好年份。
因为还有两年,就到了天宝十四年。
而天宝十四年,將会迎来自大唐建立以来最大的动乱。
就在李承乾低首沉吟的时候张泊拿著碗筷走出了厨房,给李承乾盛好饭,將之递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这时候的李承乾哪里还有吃饭的心思啊,他在考虑著该如何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