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子美比他小十二岁,但是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之后的天宝四年,两人又在齐鲁相遇,除了饮酒赋诗之外,还討论了炼丹求仙,並且互赠诗篇。
在那之后,直到现在,近乎於十年的时间,两人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没想到,子美在后世竟然有诗圣之称。
自古以来,能够被称为“圣”的人物,都不是凡人。
文圣孔子,兵圣孙武,书圣王羲之,都是在各自领域执牛耳者,没想到子美竟然有此成就。
李白此刻心中由衷地为好友感到高兴。
只不过,现在的子美,就像当年的他那样,为求一功名困顿长安。
回忆起刚刚店家所提到的诗仙称號,李白苦笑著摇了摇头。
诗仙的来歷,想来与贺公有关。
天宝元年,他与贺公在紫极宫相遇,贺公称呼他为謫仙人,恐怕,这就是他称號的由来吧。
只不过,贺公在天宝三年,就离世了。
想起贺知章,李白拿起桌上的酒壶,给自己满上,隨后一饮而尽。
“店家,不知恆山—太子殿下何时前来。”
“大约明日前来,如果李叔你不忙的话,可以在这住上一日,到时候,你便可以见李承乾一面,甚至可以跟隨他前往初唐。”
“等等,店家,你说什么,前往初唐”
“是的,代理人除了能够將自已朝代之人带来此地之外,还可以將其他朝代之人带到所属的朝代,也就是说,李承乾可以將你带到贞观年间,而李叔你,也可以將李承乾带往天宝年间。”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一般,在李白的脑海中炸响。
他竟然能够前往初唐!
这—
不可思议!
李白的震惊,持续了片刻的时间,最终缓缓说道。
“那店家,我便在此住上一日的时间。
,
反正现在的他也是无所事事,正在游山玩水。
倒不如趁著这个机会,与恆山郡王见一面,顺便前往初唐一番,去见一见在初唐时期那些歷史留名的人物。
“李叔,我还有一件事要告知与你。”
“店家请讲。”
“还有两年的时间,大唐就会爆发出一场动乱。”
“动乱”
李白原本跃跃欲试的神情忽地一沉,眉目也不由得紧绷起来。
虽然现在的大唐,看起来繁荣富强,但是,他確实感觉到隱隱不安。
因为,陛下在四大贤相之后,迎来了李林甫与杨国忠两大奸相。
李林甫把持朝政长达19年,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朝纲紊乱,大量重用胡將。
至於杨国忠,则是杨贵妃的哥哥,听说上位不久,就已经有了当初李林甫当年的作风。
“店家,不知这动乱的主导人是谁”
“主导人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因此这场动乱,又被称为安史之乱,其可以算作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这么说,唐亡於安史之乱。”
原本李白以为,即使发生动乱,也不过是规模不大的动乱。
因为以往朝代的大型动乱,大多发生在王朝的末期,但是如今的大唐,可是正值鼎盛之年。
虽然有所颓势,但是应对动乱,问题应该不大。
谁曾想,这场动乱竟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店家,我想先回天宝年间一趟,前往长安,告知陛下这一事。”
“李叔,你现在可是已经被赐金放还了,能不能见到李隆基都说不定,他的身边,可是还有高力土,这个曾经与你有间隙之人的存在的,更不要说奸相杨国忠了。
至於李隆基信不信,我都不敢保证,即使能够將李隆基带来食肆,但是要想说服李隆基前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杨国忠乃是奸相,但他和李隆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俱荣俱损,他曾不止一次在李隆基的面前提过安禄山將要造反一事,结果呢,安禄山一直没事。
这一切都是因为,现在的李隆基狂妄自大,自认为完成了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成就,变的目中无人,连杨国忠的话都不相信,李叔你觉得他会相信你的话吗。”
这下子,李白也不再言语,整个人仿佛被抽离了灵魂一般,有些颓然地坐会了躺椅之上。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並不能给人带来快乐。
以前他並不知道安史之乱,他无忧无虑。
如今他知道这一事,却又不能做些什么,顿觉悵然若失。
不过紧接著,李白就又想起了一件事。
既然恆山郡王能够来此,那就意味著,那位开启大唐贞观盛世的太宗皇帝陛下,也能够来到此地!
如果,太宗皇帝陛下与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