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永乐朝的引路人。
老三,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试试,脑中想著那处食肆,不出一香的时间,即可到达。”
“这样啊。”
朱高燧回想著之前他与二哥前往食肆的经歷,好像確实如二哥所说的一般。
因而,他还是相信二哥的。
但是,试肯定要试上一试,万一成功了呢。
那他岂不是可以自己隨时隨地前往各个朝代。
当然了,没成功也关係,不是有二哥在此嘛。
凭藉他与二哥的关係,带他前往其他的朝代肯定没问题的。
“二哥,先说好,你下次前往其他朝代可得带著我。”
“老三,这是自然,不过,你可不能將此事外泄,特別是老爷子,知道吗。”
朱高燧当即拍了拍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二哥,放心,我心中有数。”
他又不傻,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將这件事告诉老爷子呢。
两人经过跋涉,回到了汉王府。
此时的汉王府,已经进入了黑夜,不过一轮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悬掛於天空之上,將整个汉王府照的透亮。
“老三,不如我们明日再去宫里,將这上党参献给老爹吧。”
“行,二哥,那我告辞—————-对了,二哥,刚刚大伯口中的资料又是怎么一回事”
本来朱高燧都已准备离去,但是他想起了大伯提起的资料一事。
能被大伯如此惦记,想来这所谓的资料不一般。
“哦,你说那个啊,我之前想看的,结果被你突然的到来打断了。”
朱高煦说完,从袖口掏出手机。
隨后两人便窝在屋檐下,开始查看手机中的內容。
“《明实录》与《明史》,老三,这怎么听上去有些像史书呢”
“二哥,难道你忘了,建文帝编撰的《太祖高皇帝实录》,之后老爷子在永乐元年又再度编写过,至於《明史》,想来应该是与前朝的《宋史》与《元史》一般。”
“喷,不会真是史书吧,那我可得瞧瞧。”
朱高燧饶有兴致地看著二哥手中的手机。
他从二哥的口中知晓了这位店家是来自后世,那么这手机上的这两本书,岂不是记载了他大明的事跡。
不仅有过去之事,还有未来之事。
“嘿,老三,还真是史书,一开始就是祖父的《太祖高皇帝实录》。”
“二哥,別看洪武朝了,那都是之前的事了,快点往后翻,去看老爹的实录,难道二哥你不想快点知道,永乐朝发生了哪些事吗”
“对哦,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了。”
被朱高燧一提,朱高煦也是猛然惊醒。
隨后开始向后翻阅。
很快朱高煦就看到了他想看的內容。
“太宗文皇帝————老三,这不会说的是老爹吧。”
“嗯,这倒是很有可能,別忘了,老爹和李世民在某些方面极为相似,所以,老爹很有可能会效仿唐太宗李世民,给自己取这么一个庙號和諡號。”
为了一探究竟,朱高煦毫不犹豫地点开了太宗文皇帝实录。
“嘿,还真是老爷子,我来看看老爹在年轻的时候干了啥事。”
“二哥,之后再看了,我现在很好奇,永乐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哦,对对,差点忘了这茬。”
朱高煦快速地向后翻阅,很快就到了永乐五年。
“来,让我看看,永乐五年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
“喷,与我料想的那样,大明与安南的战爭,不出意外地贏了,我就说嘛,安南那破地方,怎么会是我大明的对手,哼,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对我大明动手。
嗯,安南改名交趾,设立三司,看起来算是正是纳入我大明的版图了,喉唉,只是可惜了朱能。”
谈及朱能,朱高煦的脸上倒是罕见地流露出些许感伤。
本来大明进攻安南,是完全没有什么悬念的,但是成国公朱能,他靖难之役的好战友,他的支持者之一,竟然在远征安南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去世了。
晃了晃脑袋,將悲伤的心情忘却,朱高煦又查看起
只片刻的功夫,朱高煦就看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无以復加的消息。
瞬间,朱高煦头上的豆珠如雨点般滚落,手掌一松,手机“眶当”一声,跌落与地面之上。
“二哥,二哥,你看到什么了”
看著二哥露出如此神情,朱高燧从地上捡起手机,看向手机上的字体。
隨著朱高的查看,很快他的反应就和朱高煦如出一致。
因为他在手机上看到了这么一句。
“乙卯,皇后徐氏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