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相近之人,例如你的祖父,楚国的大將项燕。”
朱高煦脸上勉强挤出一抹笑容。
什么狗屁项燕,与他无关,他现在就想要多了解一番有关明末之事。
“那燕王,该如何前往明末。”
“需要明末时期的引路人宋应星带路。”
嗯明末的引路人竟然姓宋
不应该姓朱吗。
在朱高煦看来,能成为引路之人的,最起码也是皇室贵胃吧。
哦,对了,北宋的引路人也不是皇室贵胃。
“燕王,这宋应星是什么来头”
“这个,我与其交谈不多,如果你想要询问具体事宜的话,恐怕得去询问大哥了。”
去询问大伯嘛
这下子朱高煦一点继续听下去的想法都没有了,他的心思已然飞离了魏国公府。
会议结束之后,朱高煦一刻没有停留,与眾位国公与自家老爹告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前往踏上的返程的道路。
他迫切地想要见大伯一面,去询问一些具体的细节。
魏国公的人们散去,徐允恭也在这时候找上了自己的老爹。
“爹,我听姐夫说,你们这些日子前往了明末一趟。”
徐达对此倒是没有像之前那般三其口,而是直接了当的承认了。
“没错,允恭,我还见到了我徐家的后辈,准確地来说,是你的后辈。”
“我的后辈”
徐允恭的脸庞之上有著些许迷惑,对於他这个年纪,后辈一事实属尚早。
“是,除此之外,我还准备在下次前往明末的时候將你带上,好好锻炼,相信曹国公也是如此打算的。”
这下子,徐允恭也是面露惊喜之色。
他竟然也能明末。
这份惊喜很快就转瞬即逝,因为徐允恭想起了一件事。
“爹,那位项王是”
“据他自己所言,是西楚霸王项羽,而且其与太子殿下极为熟络,想来应该不差。”
西楚霸王项羽
徐允恭皱著眉头说道。
“爹,我有一事,不知道当不当讲。”
“有屁快放,和你爹还来这些弯弯绕绕。”
“爹,我感觉这个人看上去不怎么像西楚霸王。”
“嗯,这是为何”
“其一,刚刚爹在等待那位和尚之际,那项王来到我们的身边,直接就喊出了我们的名字。”
徐达这时候也是一脸思索。
这確实是疑点。
按道理来说,太子殿下不可能將目前名声不显的允恭与九江这俩孩子告知给项羽。
“其二,刚刚在姐夫谈及明末之事时,那项羽的神情略显急躁,就仿佛与他相关一般。”
“行了,此事我已知晓,我之后会向太子殿下寻求答案,允恭你这段时间先行做好准备,过完正旦节,我们便要前往明末了。”
“是,爹。”
朱高煦拉著朱高燧马不停蹄地来到农家乐,几个箭步就窜进屋內,见到了在屋內与张泊洽谈甚欢的大伯。
“高煦,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
朱標虽然语气重带著惊,但是神情不变地兄弟两人倒上茶水。
“大伯,我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要与你说。”
“好,有什么事情坐下说吧。”
显然,对於今日的会面,朱標已经有所准备。
“大伯,你之前应该知晓明末之事吧,为何不与我提及这一事呢,还有店家,你也太不厚道了。”
“高煦,此事不怪店家,是我让其不告知你的,至於原因,则是以明末的那种局势,
即使告知与你,也於事无补,只会徒增你的烦恼。
那种情况可不是多一两个人就能够弥补的,那可是国与国的战爭。”
朱標的一番话,令得朱高煦原本有些急躁的心情迅速平静了下来。
“大伯,关於那崇禎朝的领路人我听爹说,是一个名叫宋应星之人”
“没错,其是一名县学教諭,目前不在崇禎朝,而在洪武朝的国子监研学。”
“教諭”
朱高煦眉头一皱。
“大伯,一个教諭—”
“高煦,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可千万不能轻视宋应星,能够来到此地的,都不是泛泛之辈。
就不说宋应星拯救了大明这一功绩,就说他在我洪武朝的这些日子,就已经让洪武朝的民用军用器械得到了质的变化,例如洪武朝的火器,我敢肯定,不会比你永乐五年差。
“啊,大伯,此人这么神奇”
“没错,高煦,你下次见到宋应星的时候,切不可失礼。”
大伯都这么说了,那朱高煦自然也点头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