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武侠仙侠 > 农家乐通古代,开局接待刘关张 > 第201章 永乐大典

第201章 永乐大典(1 / 4)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权游:烈日行者 惊!天命之子全都是神女殿下的鱼 阿姨位高权重,权势滔天!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说好做游戏,五千年历史什么鬼? 同时穿越:为什么我不能共享实力 陆总眼红失控,说好的高不可攀呢 种田养娃致富全朝,手握加速系统赢麻 诱娶小可怜,京圈太子跪地吻孕肚! 我死在难产夜,渣男跪在灵堂悔疯了

第201章 永乐大典

“高煦,等等。”

背著双肩包的朱高煦转过身子,略带著些许疑问说道。

“店家,莫非还有事”

“確实有些事情。”

张泊说完,从袖口中掏出一个手机,递给朱高煦。

朱高煦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手机,看著屏幕上依稀可见的自己,向张泊询问道。

“店家,这是何物”

“此物名为手机,至於它的功能嘛——

张泊简单地向朱高煦介绍一番手机,朱高煦听完眼前一亮。

这玩意不错。

当然了,张泊將手机交给朱高煦,可不仅是因为朱高煦是永乐朝的代理人,他还有著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要朱高煦帮忙去做。

看著正在乐此不疲摆弄手机的朱高煦,张泊缓缓开口道。

“高煦,我有一件事,需要你的帮助。”

“店家儘管说,如果我能够做到,肯定帮忙。”

朱高煦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手中的手机之上,因而,对於张泊的需求,他头也没抬便直接应承了下来。

“现在你爹是不是在编写一部旷世奇书。”

张泊说的旷世奇书,不是別的,正是那部在大明,不,可以说在世界,都占据著举足轻重地位的书籍。

《永乐大典》。

早在朱棣登基之初,就决心修一部巨著来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於天文、地誌、阴阳、医下、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简单来说,就是囊括万象。

最初一开始,是令解縉在永乐元年主持编撰,总共147人,耗费近一年的时间,於永乐二年成书,其名为《文献大成》。

如此短的时间,最终的成书自然无法令得朱棣满意,朱棣在看过之后,认为其太过简略,於是便重新命令他的左膀右臂,黑衣宰相姚广孝重新主持编撰。

此次规模较之上次不可相提並论,光是人数,就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设立多个职位,负责各方面工作。

最终,《永乐大典》在永乐五年编撰完成。

而张泊问朱高煦询问《永乐大典》一事,自然是因为这本书实在不凡。

《永乐大典》內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下、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14世纪以前中原大地数千年歷史演变过程中的各种文献资料。

这还不是普通的资料,因为在编写的过程中,被辑录的书籍,一字不改,全都按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的编入,因此《永乐大典》中保存的以往资料极其完善详备。

与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时的刪刪减减截然不同。

以至於《永乐大典》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但是很可惜,因为一系列的原因,现存的《永乐大典》,仅仅有八百卷。

要知道,《永乐大典》全书可是有22877卷,11095册,现在流传於世的,连4%都没有如果真的能够搞到全部的《永乐大典》,张泊都不敢想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当然,现在这件事对於张泊来说还为时过早,因为来到此地的是朱高煦,而不是朱棣。

如果是朱棣,那就好办了。

直接对著朱棣说。

我,后世之人,把书给我。

但是朱高煦就有些麻烦了。

直接让朱高煦拿原稿,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先不说原稿数量庞大无比,凭藉朱高煦一已之力,根本不可能搬得动。

再说,作为朱棣朱棣看重的一项事业,如果朱高煦敢偷,那朱棣恐怕不会饶了朱高煦因而,张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朱高煦,拿著手机先去拍照。

先把目录之类的拍下来再说吧。

等到之后,朱棣来到农家乐,再正式地和朱棣说一下,带个什么复印机过去,將永乐大典全部复印下来。

听到张泊问题的朱高煦,脸上闪过一丝迷茫。

“旷世奇书,店家,你说的莫非是《永乐大典》由道衍老和尚主持编撰,解縉那王八蛋监修的《永乐大典》”

“没错,正是《永乐大典》。”

“店家,难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帮你偷永乐大典这可不成,爹可是对於此事极为重视,让爹知道,恐怕会打断我的腿。”

朱高煦说这话的时候,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

“高煦,自然不是让你去偷《永乐大典》,而是使用刚刚我与你说的拍照功能去拍照朱高煦一拍脑门,想起了刚刚张泊给他介绍的拍照功能。

不得不说,这个拍照功能可是极为强悍,只需要一瞬间的功夫,就能出来一副较之宫廷最顶尖的画师还要优秀的画作。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神豪舅舅,从宠爱九个外甥女开始 逆命相师 我,远古赛亚人:从雄兵连开始 极道修魔传 我堂堂炮灰,会亿点技能很合理吧 后宫奋斗记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傲世英侠传 穿越武侠,开局获得降龙十八掌 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