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大唐的民部尚书(户部尚书)。
“臣在。”
“稚奴的奏疏你过目一番。”
这下子,在场眾人心中升起了无限的好奇。
年仅八岁的晋王李治,究竟献上了何等的奏疏,竟然需要莒国公出马。
营国公唐俭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既然陛下將奏疏递到他的手里,那他肯定是要看上一看的。
接过奏疏,唐俭便开始查看起来。
上面净是一些之前闻所未闻之物。
唐俭也想起了之前陛下带眾人观看热气球飞天的场景,传言就是普王所献。
莫非,陛下这是打算让民部出钱,来製作这些奇物
隨著唐俭的继续往下看,瞬间,这位掌管大唐財政的民部尚书脸上露出骇然之色,他看到了奏疏上的那一串惊人的產量。
“陛—陛下,这是真的吗”
无怪乎唐俭如此惊讶,因为他看到的数据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奏疏上明確地指出了,大唐竟然有亩產千斤的作物!
这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唐俭刚想要反驳,却止住了说话的势头。
因为这份奏疏是晋王殿下献上的。
在座眾人看到唐俭的反应,均是有些然,要知道莒国公唐俭可不是普通人,在高祖起事之初就跟隨高祖了,之后屡建功勋。
可以说,莒国公唐俭见识过的大场面已经多的数不胜数了。
究竟是什么消息,令得这位大唐功臣说话都不利索了。
“稚奴,这数额可正確”
“回父皇,数额准確无误。”
李治回答地斩钉截铁。
因为收割作物的这段时间,他可是跟著兄长一同来到田地中,亲眼看著作物被收割,
称重。
可以保证,数额绝对没错。
得到李治肯定答覆的唐俭心头狂震,低下头准备继续翻看奏疏。
李世民打断了唐俭的想法,他准备让在场眾人都沾沾喜气。
“莒国公,將这份奏疏传阅下去吧。”
“是。”
唐俭恋恋不捨地將奏疏传递到永兴公虞世南的手中。
很快,在座重臣已经全部看过一遍。
他们的神情与之前的莒国公唐俭一样,都写满了震惊之色。
这个消息太过惊人,意味著什么在座各位都很清楚。
大唐不会再饿遍地,不会再有饥荒,
大唐迎来盛世。
但是有两人,却明显地露出思索之色。
一人为赵国公长孙无忌,他可是知晓他的这位外甥献上的作物来自何处。
但是,长孙无忌现在並不能理解大外甥的所作所为。
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啊,恐怕高祖,陛下的功绩,与这功劳相比,都不值一提。
这是足以影响后世,载入史册的功绩。
这等功绩,为何要假手於人
如果直接献给陛下,那太子之位將稳的不能再稳。
沉思的还有一人,乃是郑国公魏徵,虽然这些粮食的出现,对於大唐是一个天大的好处,但是与之相对的,是不是晋王李治的功勋那就大到了无以復加。
现在陛下已经有些溺爱魏王殿下,如今再加入一个晋王,毫无疑问,会使如今大唐不稳定的局势再生波澜。
“走,诸位,跟隨稚奴前往看看,这所谓的亩產千斤的作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真的像稚奴你说的那样,此乃大功一件,增加食邑千户。”
虽说奖赏千户实在是太过夸张,毕竟一位亲王,最多也就不过食邑万户,这一下子就等於增加了一成的食邑。
但是出奇的,在座眾人都没有反对,即使是一向苛责的魏徵也是如此。
他们都清楚,如果真的像晋王殿下说的那样,那么增加食邑千户都算少的。
第二日,东宫內。
得知稚奴昨日已经將作物等一系列事物都献给了父皇,李承乾也在东宫內开始整理衣裳,他一会就要进宫去面见他的父皇了。
他的身后,站看一位风姿绰绰的妇人,乃是他的太子妃,秘书丞苏宣长女苏氏。
虽出生於武功苏氏,但是苏所担任的秘书丞乃是一个小官,从五品,负责掌管书籍,算不上望族,也就不用担心將来后宫干政的风险。
自从两人贞观九年成婚后,也算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殿下,已经確定要如此行事了吗”
苏氏为李承乾整理了一番衣服,对著李承乾开口说道。
这段时间,她也是从太子殿下的口中知晓了很多后世之事。
每次太子殿下回来东宫,都会给她讲述他此行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