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兄,你要等的人来了。”
张泊的提醒声令朱標的目光从手机上移开,转向农家乐的入口方向。
然后这位大明太子就看到了一位身著一身粗布衣服,头上扎著方巾的约莫四五十岁的儒士自食肆外走了进来。
张泊在提醒完朱標后,就起身离开座位,前往农家乐的门口招呼宋应星。
见状,朱標也没有犹豫,紧紧跟隨。
將宋应星领进院內,张泊开口询问道。
“宋叔,此次东汉之行还顺利否。”
“多谢店家掛念,一切顺利,在此期间,我观察了那些亩產千斤的粮食,发现它们確实较之如今大明的作物有很大的不同,光是种子大小上,就不可相提並论,我有预感,那些种子的產量较之目前大明的產量將会有质的提升。”
宋应星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闪烁著光芒,看得出来,这次东汉之行他甚是满意。
“此行除了了解作物事宜,还改进了东汉的一些农具,就比如直辕犁改成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犁地效率,还有筒车……”
宋应星也是將他这段时间所干的事情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和盘托出。
张泊也愣住了。
好傢伙,宋应星是给刘皇叔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啊。
改进农具,配合著亩產千斤的作物。
刘皇叔就是东汉屯田第一人。
什么曹操之类都弱爆了。
“对了,店家,我还有一事不明。”
“宋叔,不知是何事。”
“关於那化肥,我亲眼看过,並且也闻过,貌似与我知晓的任何一种肥料都不同,不知这化肥是从何而来。”
“化肥是用化学方法而生產的一种肥料,一般有元素周期表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构成,不过,事实上化肥的作用並没有粪便以及草木灰大,但是因为可以批量生產,所以在后世广受青睞。”
宋应星显然没有將化肥的缺陷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就算粪便以及草木灰的效果再好,那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是化肥的话,利用化学製成。质量不够数量凑,完全可以碾压那些肥料。
化学真是神奇。
这也使他下定了决心,要研究后世的这些学科。
在宋应星如是想著的时候,他听到了张泊的言语。
“宋叔,你可知他是谁。”
他
宋应星抬起思考的头颅,望向站在他对面的朱標。
约莫而立之年,一身精美的服饰,仅仅是往那一站,整个人就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势。
宋应星看了片刻,摇了摇头。
对於此人,他没有一点印象。
“宋叔,他是大明的太子朱標。”
太子朱標
初听著名字,宋应星的脸上浮现出些许迷茫。
不过,只片刻的时间,他的神情骤变。
眼睛瞪大,瞳孔微缩,整个人就这么直挺挺地呆立原地。
转动著有些许僵硬的头颅,宋应星看向张泊,喉头滚动,艰难地从口中吐出几个字。
“可是懿文……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
“正是。”
懿文太子朱標,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本该是整个大明的继任者,但是英年早逝,諡號懿文太子,建文元年,被追封为孝康皇帝。
眼前的这位年轻人竟然是懿文太子!
得到张泊肯定的答覆后,宋应星转过身来,对著朱標俯身拱手行以大礼。
“太子殿下,还望救一救现在的大明。“
虽说宋应星六次科举不中,但是他依然热爱著大明,因此,在他得知大明还有九年期限之时,他的心情那是极为沮丧。
后来知晓了各朝各代都来来到此地,他的心中就升起了一个拯救大明的计划。
那就是与各个朝代的人交好,然后请他们去大明,帮助大明续命。
但是如今看来,不需要费这么多事,大明可以自救。
如今大明的太子朱標活著,那么就意味著目前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加之这位太子殿下的年纪,这位太子殿下所处的时间,正是洪武时期最为强盛的时期。
本来在宋应星看来,以大明现在的局面,只有太祖皇帝或者成祖皇帝亲临才能够解决,但是没想到如今真的被他碰到了。
朱標將俯身的宋应星搀扶起,开口道。
“宋爱卿,將目前的大明局势说与我听听吧。”
“是,太子殿下。”
朱標领著宋应星来到石桌旁,开始从宋应星的口中了解大明末期的局势。
只一盏茶的功夫,朱標的神情就已经凝重到了极点,手指在不停地敲击著石桌。
就在刚刚,朱標得知了目前大明的局势。
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