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周得到消息后急急忙忙的跑去找他。而为了劝他回屋去,周拒绝了警卫员披上来的大衣,就要这样在这雪地里陪着一起站。】
【他老人家知道这是故意穿这么少来哄他回去的,可他心里的气终究还是没彻底消下去,闷闷的说道:“我不回去,我要骂人!”】
天幕下。
“这一段竟然有些可爱”。
“若不是怕临阵换将对军队不好,这种违抗军令还酿成大错的事,都够掉脑袋的了,人家仅仅是自个生闷气而已,倒是看到他的另一面了”。
陈勇:“我挺喜欢这种刻画的,他是人,肯定有情绪的,不是冷冰冰的。这就是大家都爱他的原因吧,从来不会为了的威严而去装所谓的喜怒不形于色”。
【可他老人家这时是真的生气了,严厉的说道:杨李兵团怎么一回事啊?对命令置若罔闻,没有切断张家口、宣化之间的联系,把部队摆在铁路两侧,让三十五军来去自由。】
【杨罗耿兵团主力,拖拖拉拉,动作太慢。如果让三十五军跑回北平,要记他们一辈子。】
【还有程黄兵团,谁叫他们前卫部队打密云的,岂有此理。】
【这一通烦闷话吐完后,他老人家还是还是乖乖听话回到屋内,毕竟周急急忙忙出来找他,穿的单薄,实在扛不住。】
陈勇先解释了一下那些兵团:“杨李兵团是第三兵团,就是之前去包围张家口的那支,他们没包住。程黄兵团是程子华、黄志勇兵团”。
陈勇:“前面说了三十五军是摩托化的部队,全是卡车、摩托车,这一点从他们行军的场面也看得到”。
“所以你们明白为什么他老人家得知第三兵团部署在铁路两侧时会发这么大的脾气了吧”。
“人家是卡车、摩托车的部队啊,他跑去拦铁路干什么,肯定拦公路啊,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所以这是明显的指挥错误,而且是不应该犯的错”。
“还有程黄兵团,电报是前卫继续赶路,后卫解决密云,这样大部队是能保存前进并完成任务的,但他们没听.....”
天幕下。
唐朝,魏征有些不确定的说道:“会不会是指挥官不知道这一点”。
李世民一听,直接否定这种情况:“不可能,正如知节所说,要捏住三十五军这个蛋蛋。其人质属性就决定了对其重视程度,情报肯定不会少。”
李靖补充道:“当时三十五军一出动就收到消息了,这种队伍里全是卡车的重要情报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就是指挥错误”。
“这样一看,就明白为什么会生那么大的气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能不生气吗,瓮中捉鳖硬是没去守口子,然后又来一个违抗军令还打草惊蛇的,以及一个拖拖拉拉的,三个兵团居然都犯了大错”。
“这是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