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前还不忘下令:“放火!
把粮仓都烧了!
“
可是这个命令执行得并不顺利。
早就对清军恨之入骨的百姓自组织起来,拼死保护粮仓。
陈明远老人带着一群年轻人,与纵火的清军展开殊死搏斗。
当向拯民骑马入城时,看见的是这样一幕:街道两旁跪满了百姓,许多人手中举着临时赶制的白虎旗。
几个孩子追在军队后面,用稚嫩的声音喊着:“白虎军万岁!
“
“将军,清军粮仓保住了!
“一个士兵兴奋地来报,“是城里的百姓帮的忙!
“
向拯民立即下令:“打开粮仓,一半分给百姓,一半充作军粮。
阵亡的清军也要好生安葬。
“
最让人动容的是在城中心的广场上。
北伐军士兵正在给受伤的百姓治疗,分粮食。
一个老婆婆颤巍巍地端来一碗热汤:“将军,喝口热汤暖暖身子“
唐瑶在清理府库时,现了重要情报:“将军,找到清军在河南的布防图了!
看来阿尔津逃得匆忙,没来得及销毁。
“
这份布防图详细标注了清军在河南各处的兵力部署,连各支部队的指挥官、装备情况都记录在案。
傍晚时分,参军处前排起了长队。
信阳青年纷纷要求加入北伐军。
一个满脸稚气的少年对招兵的军官说:“我爹被清军杀了,我要报仇!
“
陈明远老人也来到向拯民面前:“将军,老朽虽然年迈,却熟悉河南地理,愿为大军向导。
“
夜幕降临,信阳城头升起了白虎旗。
城楼内,向拯民与将领们总结战经验。
“这一仗,步炮协同战术很成功。
“向拯民说,“但也要看到,清军骑兵的机动性仍然很强。
接下来攻打南阳,要特别注意防范骑兵突袭。
“
雪魄安静地卧在向拯民脚边,时不时抬头看看主人。
它今日在战场上的表现,已经成了全军传颂的佳话。
第二天清晨,当北伐军开拔时,信阳百姓夹道相送。
陈明远带着数百青年加入队伍,他们举着连夜赶制的“信阳义从“旗帜,誓要跟随北伐军光复中原。
队伍走出很远,回头仍能看见信阳城头飘扬的白虎旗。
这面旗帜,像一团火焰,在寒冬的中原大地上顽强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