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官道开建:雪魄导路避瘴疠(第12页)
苗汉争地的风波平息后,那块刻着“各族共居,和睦为贵”
的青石碑,像一颗定心丸,稳稳立在了西山脚下。
向拯民深知,要真正消弭隔阂,光靠一块碑、一次调解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纽带将各族百姓连接起来。
而“苗寨-施南”
官道,就是最关键的那条纽带。
议事会上许下的承诺,绝不能落空。
向拯民雷厉风行,立刻召集人手,成立了官道修建指挥部,由他亲自挂帅,覃玉负责后勤总协调,阿铁负责工具和技术支持。
消息一出,尤其是西山黑苗峒及其周边几个苗寨,几乎是欢声雷动!
多少年了,他们被困在深山,好东西运不出,急需的盐巴铁器运不进,娃娃上学、老人看病更是难如登天。
如今守备大人真的要兑现诺言,为他们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招募民夫的告示贴出去,应者云集。
不仅苗寨的青壮踊跃报名,许多汉家村的劳力,以及之前安置的流民,也愿意参与这“以工代赈”
的工程,既能赚取工钱养家,也是为家乡建设出力。
开工那天,场面热火朝天。
测量队率先出,在山林间标记路线。
随后,数千民夫扛着锄头、铁锹、扁担,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向了预设的施工路段。
号子声、敲击声、吆喝声,打破了深山千年的寂静。
覃玉展现了她卓越的后勤统筹能力。
她在施工沿线设立了数个补给点,由专人负责调度粮食、蔬菜、肉食和清水,确保民夫们能吃上热乎饭,喝上干净水。
她还组织妇孺编织草鞋、缝补衣物,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阿铁则带着工匠们,根据山路运输困难的特点,设计制造了一种结构坚固、转向灵活的独轮“手推车”
。
这种车虽然简单,但比起纯粹靠肩挑背扛,运输土方和石料的效率提升了何止数倍!
民夫们试用后,都是赞不绝口。
工程初期进展顺利,但很快,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横亘在面前——瘴疠。
当路线推进到一片名为“野人谷”
的密林深处时,怪事生了。
先是几个民夫莫名其妙地头晕、呕吐,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烧、打摆子,浑身无力,工程进度大受影响。
“是瘴气!
这里有瘴疠!”
随队的郎中查看后,脸色凝重地宣布。
“野人谷”
常年不见阳光,落叶堆积,腐烂后产生有毒气体,加上潮湿闷热,形成了天然的瘴疠区。
以往当地人都不敢轻易进入这片区域。
民夫们人心惶惶,施工陷入了停滞。
强行推进,必然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绕路?意味着之前的工作白费,工期将大大延长,耗费更是倍增。
向拯民亲临前线,看着病倒的民夫和弥漫着诡异雾气的山谷,眉头紧锁。
他虽然有现代知识,知道瘴气大致是动植物腐烂产生的混合气体,但对这具体地域的情况和安全的通行路线,也是一筹莫展。
就在这时,跟在他身边的雪魄,似乎对这片区域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和警惕。
它不像往常那样安静,而是不停地抽动鼻子,在空中、在地面仔细嗅着,喉咙里出低低的、带着警告意味的呜噜声。
它时而对着某个方向龇牙,显得十分厌恶;时而又会转向另一个方向,显得相对平静。
向拯民心中一动,难道雪魄能分辨出瘴气的浓淡和安全的路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章官道开建:雪魄导路避瘴疠(第22页)
他尝试着对雪魄说:“伙计,你能找到穿过这片林子,但又不会让人生病的安全路线吗?”
雪魄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迈开步子,朝着它之前显得相对平静的那个方向走去。
它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嗅着,时不时还停下来确认一下。
向拯民立刻叫上测量队的负责人和几个胆大的民夫,小心翼翼地跟在雪魄身后。
只见雪魄带着他们,并非沿着直线前进,而是七拐八绕,时而爬上一个小坡,时而绕过一片特别茂密、散着腐臭气味的沼泽。
它避开的那些地方,肉眼看去似乎与其他地方无异,但稍微靠近,就能闻到一股令人头晕的甜腻腐败气味。
而雪魄选择的路线,虽然蜿蜒,空气却明显清新许多,周围的植被也略有不同。
“神了!
白虎能找到安全的路!”
跟在后面的民夫激动地低呼。
向拯民大喜过望,立刻下令:“测量队!
就按照雪魄指引的这条路线,重新勘测标记!
这就是我们官道的新线路!”
有了雪魄这双“神鼻”
引路,官道成功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