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长江备战:炮船改装破江防(第12页)
陆上的军队磨刀霍霍,向拯民的目光却又投向了奔流不息的长江。
要打宜昌,走陆路山高林密,辎重难行,耗时日久。
顺江而下,才是最快的途径。
而且,宜昌是长江上的重镇,孙可望那帮流寇占了城池,必然也会控制江面。
没有水军,别说攻城,连靠近都难。
“咱们的水上护卫队,现在有多少船?能打仗的有几条?”
向拯民把水上护卫队现在的头领就是上次被收编的那个胆子稍大的原水匪,叫周老鲶叫来问话。
周老鲶如今穿着崭新的号褂,精神头十足,但听到问话,还是苦了脸:“回守备大人,咱们现在有大小船只二十多条,可……可都是些乌篷船、舢板,运货载人还行,打仗……实在不经打啊。
碰上大点的战船,人家一撞咱就散架了。”
情况果然不容乐观。
那点家当,欺负一下小股水匪还行,真要面对可能拥有战船的流寇,或者将来与其他势力在水上争锋,根本不够看。
“看来,光有护航的还不够,我们得有真正的战船,能在江面上轰开一条路的炮船!”
向拯民下定决心。
他再次找来阿铁,把改装战船的任务交给了他。
同时,也让覃玉协调木材、铁料、桐油、麻丝等造船物资,全力保障。
没有时间从头建造新式战舰,只能因地制宜,就地改造。
向拯民选定了队伍里几艘最大、最结实的货船作为改装对象。
改装的核心就两点:加装火炮和增强防护。
他在船板上画出了改造图:在船头和船尾,用硬木和铁条加固,各自开辟出一个炮位,安装一门“雪魄炮”
。
这样,头尾都能射击,火力没有死角。
又在船舷两侧,加装可以开合的防护板,用厚实的木板蒙上浸湿的牛皮,用来抵御箭矢和火攻。
“这叫……炮船?”
阿铁看着图纸,眼睛亮。
“对,就叫炮船。”
向拯民点头,“每艘炮船装两门雪魄炮,配上足够的炮手和弹药。
另外,船上原有的水手和护卫,也要进行登船作战和水上火器射击的训练。”
任务艰巨,但阿铁和工匠们早已习惯了向拯民的各种“奇思妙想”
和高要求。
造船的工坊就设在江边一片开阔的滩涂上,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锯木声、敲打声、号子声日夜不息。
砍伐来的巨木被加工成结实的龙骨和肋材;铁匠铺里赶制出用于固定火炮的铁箍和连接防护板的活页;女工们则忙着将牛皮浸泡、鞣制,准备蒙在防护板上。
覃玉这边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木材要从山里运出来,铁料要保障供应,桐油、麻丝等物料也要及时到位。
她展现了惊人的统筹能力,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确保造船进度不受影响。
五艘批改装的炮船,以肉眼可见的度在江边成型。
它们比原来的货船更加威武,船头船尾那黑洞洞的炮口,散着令人心悸的杀气。
就在炮船改装接近尾声时,向拯民决定进行一次试航和适应性训练。
他亲自带着巴勇、周老鲶以及挑选出来的炮手、水手,登上了艘完工的炮船“破浪一号”
。
雪魄似乎对坐船也很感兴趣,轻松地跃上了甲板,好奇地四处张望。
船帆升起,桨手力,“破浪一号”
缓缓离开岸边,驶入江心。
长江水势浩荡,船只随着波浪起伏。
“炮队就位!
模拟射击!”
向拯民下令。
炮手们虽然经过陆上训练,但在晃动的船只在江面上瞄准固定目标,完全是另一回事。
一开始手忙脚乱,火炮随着船身摇晃,根本瞄不准。
“稳住!
感受船的起伏!
预判!”
向拯民大声指导着。
炮手们努力适应着,慢慢找到了些许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章长江备战:炮船改装破江防(第22页)
水手们则在周老鲶的指挥下,练习着各种机动动作:转向、迂回、抢占上风位……
雪魄起初安静地趴在甲板中央,避免妨碍众人。
它似乎很享受江风拂过毛的感觉。
但当船行至一处江面开阔、水流相对平缓的水域时,异变突生!
前方的江面上,突然跃起一大群黑影!
是江豚!
足有数十头之多!
它们似乎把这艘新奇的“大家伙”
当成了玩具,兴奋地围着船只游弋、跳跃,甚至用脑袋好奇地顶撞船身!
“不好!
是江豚群!”
周老鲶脸色一变,“这东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