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咱这背井离乡来盛京讨生活的,听着就眼眶发热!”
“你倒说说,这哪点伤风败俗了?”
王思哲彻底愣住了。
他自幼跟着村里的老秀才学诗,自认也算半个行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开阔;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细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质朴,无论是哪一句都称得上佳作。
而这样的句子,竟出自从前的青楼?
“不可能。”
他下意识反驳,声音有些发紧:
“定是他们剽窃了文人的心血,拿来装门面!”
“剽窃?”
那青布书生笑了,从袖中取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纸,递给他。
“瞧你的模样,也是个书生吧。”
“你看这个,是前几月怡红院贴的热搜榜,上面有《水调歌头》全词,比这传单上的句子更绝。”
“我听说啊,连大理寺卿都赞这词写得好,还特意带着儿子去怡红院听戏呢!”
王思哲迟疑地接过纸,展开一看。
他的目光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行字上,呼吸骤然停滞。
这句子里的通透与豁达,是历经世事才能悟出来的道理,绝非寻常风月场所能酿得出来。
他想起村里老秀才常说的高手在民间,莫以出身定高低,心里对怡红院的那点偏见,悄悄松动了。
“这……这怡红院,在哪儿?”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发涩,问得有些艰难。
大婶笑着指了个方向:
“春螺巷往里走,最里头挂着红灯笼的那家就是,好找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