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循环,教授们成果和地位不就来了吗!
当下国内的很多高校,其实并不能算是科研型高校,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术脱离实践,尤其是那些资金不充沛的院校,你申请个十几万的项目都很难。
这么说吧,你没点成就、地位、人脉,根本就轮不到你拿项目资金。
反正陈老板是金主,你说搞啥就搞啥,我们全力配合就是了。
陈元生继续道:“另外,咱们这个光学公司我准备走轻管理路线,不设置那么多管理层。我们高度欢迎院士团队加入其中,同时也会培养新人,并引入国外团队,形成良性的竞争格局吗。”
“这个方法在曙光电子叫赛马机制,推行的还不错,比如主板开发,软件开发,同一个项目两个团队同时攻关,赢家通吃。”
这么搞的目的,是因为陈元生担心光学科技公司刚成立,就被当前传统的管理模式给定型。
眼下很多企业、单位,基本都是传统的管理模式。
上面做决策,:干工作的第一要务是“错不在我”。
而且上面做出的决定,
如此一来不但导致了机构臃肿、管理冗余,也很容易形成甩锅体系、媚上体系。
搞科研不能这样,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质疑权威。
陈元生希望新公司减少管理冗余,让敢于挑战的年轻人站出来,哪怕浪费点资金,也要让他们走到科研创新的第一线,跟权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于后世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
化繁为简,避免惯性屎山;
质疑一切过往的经验;
高效的精简和优化,删除你能删除的所有流程;
“很有挑战性的管理方式。”
曹健林感慨道:“可以,光学模组研发这一块,赵教授、小邓那几个团队我给你保留着。LED科研相关,我跟其他几位院士、教授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担此重任,尽可能的弄来精兵强将。”
曹所长心里松了一口气,因为陈元生的意思很明显:不要搞管理的。
这样一来,他就能堵住不少想来这边当领导的人的嘴。
饶大强也跟着道:“我们工业大在化学相关领域还是有积累的,既然确定了方向,待会回去我就找人研究讨论一下,让在这方面有兴趣、有研究的教授、老师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先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