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但也无伤大雅。
朱祥堂作为皇长子,发展理念完全秉承了其父皇。
技术工人的工资本来就不低,没有他们前来澳州工作,当地谈何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
由于紧邻矿区,造船厂就建在钢铁厂附近,这样便可大幅度降低造船成本了。
朱祥堂的思路就是,用低成本造船,进而利用出口贸易,从中赚取差价。
对于澳州本土购买船只的百姓,可以享受优惠价格。
譬如远洋渔船,其价格就比本土低很多。
等渔船多起来,便能刺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
配合南澳地区的牧场与农场,使得澳州地区的物价,特别是副食品价格一直低于本土。
在近些年,北澳的百姓又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发展了制糖业。
等于除了丝绸等特殊商品之外,澳州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在生活用品方面的自给自足。
唯一的缺点就是澳州面积实在太大,内陆又严重干旱,光有一条铁路是远远不够用的。
朱祥堂又下令修建了横跨南澳与纵贯西澳的两条大型支线铁路,配合十余条运河铁路,组成了澳州铁路网络,以提升发展内陆地区的速度。
对于远距离运输大宗商品,譬如从南澳运往北澳或者北方的诸多群岛,还是要依靠强大的海运。
朱祥堂早已着手组建了澳州远洋运输集团,如今该集团的万吨级商船数量已经达到了上百艘之多,加上其他吨位的商船,总数超过五百艘。
等朱慈烺前来西澳视察,便看见了造船厂一派生意兴隆的场面,这也算是甚合自己心意的情况了。
诸多造船厂加起来,同时在建的舰船数量超过一百艘。
军舰达到二十艘,最大的就是一艘七级战列舰(国王)。
之前,朱祥堂已经让当地的造船厂先后拿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练手了。
眼下,这艘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在有一年左右便可以下水了。
与后世舰体完工就可以下水不同,大明造船厂的栖装工作都是在船坞内进行的。
如此行事便可以避免未安装到舰体内部的管线被雨水浸泡,导致安装后通电发生短路等情况。
同时也能起到保密的作用,因为每个国家的主力舰建造数量与性能,对外都是严格保密的。
在澳州这边倒是不需要这么做,但朱祥堂还是坚持让下面执行这个建造流程,最好的习惯就要最早养成。
其实造船工人们也极为支持这个建造模式,因为西澳这边全年有七八成的日子都在暴晒。
头顶有遮挡阳光的物件的话,他们工作时的感觉就会好很多了,只要船坞内保持通风就不会觉得闷热了。
根据造船厂负责人的介绍,等到这艘战列舰下水之后,原位置便会开工一艘目前战斗力最强的八级战列舰(沙恩霍斯特)。
预计耗时八年便可下水,建造成本大概为无比惊人的八千万银币。
只要知道,海军订购的第一批两艘八级战列舰可是预计耗资一亿五千万银币,实际耗资也接近这个数。
但等明年才会开工的这艘同级战列舰在八年后下水,建造成本仅仅上涨了五百万银币。
这就说明距离矿区近,好处真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