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明末黑太子 > 第901章:扩建码头

第901章:扩建码头(2 / 5)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直播养崽后,糊咖我一夜爆红 洪荒:重生一气仙,稳健修行 斗罗:辅助好欺负?可我是团宠诶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柯南:推理?不,我直接速通 痴相公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一百五十岁封号斗罗,未来可期 红楼:开局吕布天赋 病弱炮灰成了修仙界首富

;  这些败家子,钱还没捂热呼就要花出去,尽管所言有理,崇祯还是打算听听高弘图的建议。

    “臣以为江南水网遍布,与北方地理特征截然不同。若要有所发展,则须以航运为先。殿下若能当真采购大量江南所产之货品,往来船只必然众多,此码头非建不可。”

    高弘图感觉皇帝有点不愿意掏钱的意思,但明摆着群臣都是看好这个规划的。

    为了不得罪皇帝,高弘图只能先抛砖引玉,丢出个较为合理的原因。

    然后再借用太子爷来当挡箭牌了,太子爷如何行事,谁管得了?

    连他亲爹都对其无可奈何……

    “嗯!次辅所言不虚!”

    崇祯也觉得倒是这么回事,不过二十万两银子不是小数,而且凭自己的了解,只怕真大张旗鼓地开建,具体数额只恐还要上涨。

    “陛下,臣以为江南一带以漕运为主,海运为辅。淮安、扬州、镇江、长洲(苏州)皆因在漕运沿线,受益匪浅。而南都虽位于江边,却非濒临,与运河尚有一段距离。若欲发展南都,则必要倚仗航运,港口码头规模不大,则必将制肘发展。”

    工部尚书张慎言指着地图上的几个主要城市,解释了一番。

    南都虽未大明都城,由于并未建在运河边上,所以其实沾不到漕运多少光。

    以前浙江产的茶叶、长洲造的真丝、两淮的盐,基本都可以直接装船,运往北都,没南都甚子事情。

    南都能维持在百万人口的规模,一来是得益于开朝建都于此,二来是因为成祖将都城北迁之后,南都作为大明陪都,还留了一套班子做备份。

    没了这些衙门以及在衙门里当差的官吏,外加大量兵马,南都这地方的发展真不如扬州、长洲、钱塘(杭州)三地,只能算是江南一带的二流城市而已。

    张慎言没明说,但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群臣都清楚。

    论物产,南都远不如其他几座大城,就是靠都城的名头在强撑而已。

    非要说特产,南都最出名的就是烤鸭了……

    比起丝绸、茶叶,甚至瓷器,真是有些相形见愧!

    没特产,还扩建码头干嘛?

    因为某太子已经给某父皇出了个主意,南都想要发展,自然不能走苏、扬、杭的路子。

    发展重工业没那个基础,最多指望沾点马鞍山的光。

    唯一可行的路子就是利用城内工匠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轻工业。

    譬如这电话线,只要有工匠会拉铜丝,再结合某太子所提供的制作方法,加上一些配料,便可造出电话线。

    以此类推,再造点没多大技术含量的人力车等机械,自然也是可以的,只要有图纸,工匠们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小巧的机械玩具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某孝子自己不提此事,等某父皇收拾完贼子们,也会自己开始琢磨的。

    之后就是文化产业,利用南都是都城,士子、富绅都多的特点,开办报纸、杂志等刊物,并且广为发行。

    在这方面,南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朝廷不允许,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准擅自印刷刊物。

    只有南都可出刊物,并辐射江南以及上游一带的话,一天便可轻松卖出二三十万份,甚至更多。

    为了帮助某父皇,某孝子也规定所有旗下的商品,除特殊情况外,只有先行运抵南都,才能进行分销。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 陛下,你管这叫没落寒门? 你说要悔婚,我封异姓王你哭什么? 凤临异世将军的刁蛮王妃 修真版大明 现代历史课,被皇帝们旁听了 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扶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