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行李箱。
“砰”的一声,箱子被打开。
里面全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卷轴、拓本和厚厚的资料夹。
这是他五年来的心血结晶,他为了写好《汉楚传奇》,从各地博物馆、古籍图书馆,亲自拓印、复刻、整理来的楚汉史料。
他要从这里面,找出反驳“破阵舞”的铁证。
李军戴上眼镜,扎进了故纸堆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
酒店房间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他先是翻阅了所有关于项羽和虞姬生平的记载,从《史记》到各种野史杂谈,
其中提到虞姬舞蹈的段落,都只有“善舞”、“为王舞”这样笼统的描述。
找不到。
他转而开始查阅楚地的风俗文化。
音乐,祭祀,宴饮。
大量的资料显示,楚地的乐舞,以其华美、浪漫和巫风鬼气著称,屈原的《九歌》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更加坚定了他的判断。
在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巫祝文化的国度,虞姬的舞怎么可能是充满杀伐之气的战舞?
荒谬!
李军翻阅的速度越来越快。
早上五点。
李军已经不眠不休地翻了近十个小时。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精神却处在一种高度亢奋的偏执状态。
他又打开了一卷资料,这是一份关于楚地乐府风俗的考据残篇拓本,是他从一位老友那里淘来的孤本,纸张脆弱,字迹模糊。
他逐字逐句地读着,寻找着任何蛛丝马迹。
残篇的主体内容,大多是关于楚地民歌的调式和乐器考证,艰深晦涩。
李军的动作忽然一顿。
他的手指,停在了拓本的末尾。
那里有一行几乎被磨损殆尽的蝇头小字,是前人留下的注释。
因为太过模糊,他不得不凑得极近,几乎要贴在纸面上,才勉强辨认出来。
“楚声悲壮,常为军中送魂之调……”
读到这里,李军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继续往下看。
“……以舞祭战死者,名曰……”
那个关键的字,因为磨损,已经看不清全貌,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
李军屏住呼吸,用指尖拂去上面的灰尘。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