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计最保险,最无解,为上上策。”
“然世间岂有万全之策?用此计时,关将军需注意几个问题。”
“您越过樊城驻兵于汉水之上,孟珙见围困樊城的兵力减少,必会起一番心思:或是截断水军粮道,或是趁机攻打营寨,亦或者是设法先击败您围樊城的军队,逼迫您回援。”
“靖与刘伯温、荀攸、刘晔等人商议多时,皆讨论出应对之法。”
“您不妨固定运输粮草的粮道,而后遣良将日夜埋伏于那条道上。
孟珙只要赶来,便冲出杀他个片甲不留。”
“楼船高大,一次性可装载数千斛粮草,足以供应一万将士半月所需,更遑论还有其他船只。
因此您并不会十分频繁地运送粮草,便无须担忧防不胜防了。”
“纵使一次没能埋伏住,下次再埋伏不就好了,反正是孟珙兵少。”
“咱们可以失误许多次,但他只能失误一次!”
“至于后两条,那靖只能建议将军择骁勇之将、善谋之士坐镇营寨。
靖毕竟远在豫州,不敢妄言孟珙具体会耍些什么诡计。”
“为帮助将军,靖特遣狄青、李通率本部兵马前往支援。
李通兵多、狄青有武略,关将军当好生驱使之。”
以上,便是李靖书信的全部内容。
关羽采取其计,早安排舰队藏进了汉水当中,夜里观察到对岸火光滔天,便意识到这时陈霸先逃出来,忙率军支援。
结果歪打正着,杀了新文礼、俘了王僧辩,不可谓不是意外之喜。
至此,关羽计划中的六路兵马全部出动,荆州东南西北四大方向各有一处战场,整场战争进入到了最白热化的阶段。
而关羽所在的北面战场,自然是毫无疑问的主战场。
习珍清点完损失,小跑到关羽面前,喜悦溢于言表:“我军损失将士近两千人,多数是死在了拦截楼船的过程中。
在关将军追赶上王僧辩后就几乎没再有损失了。”
“共计击杀刘军五百三十七人,包括新文礼、王僧辩两员大将。”
“陈将军带出来的五百一十四人中仅有七人存活。”
关羽轻轻颔,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
早在下令斗舰走舸追赶拦截楼船时,他便料到这场战役己方的损失会相当之大。
这可不,损失的兵力近乎是刘军的两倍。
然而,可据此判定关羽输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君不见孙策恼怒成什么样子了?
成功接应到对孙军情况了如指掌的陈霸先,意味着关羽已然摸清了孙策的虚实。
往后什么疑兵之计、虚虚实实之类的诡计,在关羽面前将全无用处,此乃一胜。
心腹大将从自己的大本营中逃了出来,一路上有大小军官、百姓配合,如何不叫孙策颜面扫地?
不光现在的文臣武将,就是后世人听说这件事,也会大笑讥讽孙策无能。
孙军将士们听闻此消息后的反应可想而知。
既让对面主公颜面扫地,又进一步打击了孙军的士气,此乃二胜。
本来关羽势力就强,稳扎稳打基本就十拿九稳,遑论新添一个对孙军了如指掌的陈霸先。
综上,关羽不仅没输,甚至可以说是拿下了战略性、决定性的胜利。
平心而论,从襄阳城中逃跑这么凶险的事情,陈霸先不可能成功带出太多人,到最后撑死活个十几人,要求他打仗完全是强人所难。
关羽之所以将陈霸先视作一路大军,完全是由于这两条胜利的价值!
它俩一方面是关羽与陈霸先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陈霸先这一路大军真正的价值所在!
没有关羽联系多路兵马,调走襄阳兵力并在最后及时出现,陈霸先焉能活命?
没有陈霸先平日里招揽人心、细心策划,关羽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这就叫神队友!
这就叫相得益彰!
关羽问陈霸先:“你可知樊城中的粮草可供孟珙军队多久所需?”
陈霸先沉吟片刻,稍作回想后答道:“一个月到两个月吧。
孙策在平定荆州仅一年后便兵豫州,当时便有粮草不足的问题。”
同样是蛾贼作乱后千疮百孔的环境,刘备用了两三年时间才缓过来。
“虽说后来得了曹操屯田的粮草,但往后征战频繁,很快便耗尽了。
毕竟是五万大军,加上民夫辅兵有近十万人,每日的人吃马嚼就是个天文数字。”
刘备占据着底蕴更好、人口更多的青州,一年的粮食产量远多于青州,兼有张居正、长孙无忌辅佐,尚且等到完全休养好后才出五万大军。
就这样还时不时担心内政的问题呢。
《三国志》中记载邓艾屯田每年可以收获五百万斛粮食作为军资,但那是淮南淮北加起来。
单一个汝南可没那么大产量。
关羽闻言放声大笑:“那想必很快就能攻破樊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