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仗着孙策宠信,在荆州为非作歹多时,恶果累累。
他的部下更不用说,是他暴行的坚定维护者与忠实执行者,身上的罪孽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张廷玉评价纪纲:“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
他们一来主观上因为纪纲的蛊惑而对其忠心耿耿,二来客观上犯下的罪行也不允许他们的靠山垮台。
一旦纪纲倒下,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李斯制定的最严厉的刑罚!
每日折磨犯人审问讯息的锦衣卫们对那些刑罚有多残暴可谓一清二楚。
念及此处,跪在孙策府外的众人吓得浑身战栗,哭得撕心裂肺,陈霸先和孙策坐在后院书房中都能听到动静。
孙坚三子孙翊轻轻叩打屋门,说道:“大哥,外面跪着许多锦衣卫,为纪纲喊冤,咱们府中的锦衣卫也去找母亲求情了。”
陈霸先听罢,急忙说道:“末将所言,句句属实,绝对没有诬陷纪纲!”
孙策默不作声,尽量保持着君主的威严,脑中思量着如何处理此事。
他能力差不假,但不是傻子。
治国理政、平衡朝堂、行军布阵做不来,思考总还是会的。
跟着一干能人耳濡目染多时,孙策的智力较刚穿越时还长了不少,现在足有68,跟樊伷一个水平。
何况,这件事也不需要这么用脑子。
纪纲正经办事的话,直接往陈霸先府中藏一份通敌的书信不就好了,顶多在藏的过程被陈家人现。
假使真的被现了,那陈霸先自然能知道是我要害他,怎么会跑到我府中来控告纪纲呢?
不过,令孙策胆战心惊的是,锦衣卫中居然有那么多人支持纪纲,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
他终于意识到,小说中作为君王爪牙、无所不能的锦衣卫早已脱离了他的控制。
可就在昨天,他还表彰了锦衣卫的功绩。
他的书案上有一沓纸,上面记载着关羽于荆州选拔诸将的籍贯出身,似樊伷、习珍、习宏这一类人,能力如何、性情怎样,全都摸了个一清二楚。
彼时,关羽刚刚兵临樊城之下,这些人才刚被提拔起来。
好用吗?太好用了。
甭说关羽,就是徐州之战时如果不是刘备这面派出了韦孝宽,恐怕亦会被渗透个七七八八。
所以孙策才一直容忍着锦衣卫,为其挡下孙膑周瑜等人的职责。
现在看来,一切都没必要了。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孙策脸上浮现出冷笑。
在东汉末沉浮数年后,现代人的仁慈、软弱早已从他身上消失。
若干名谋士一起献策时他会像袁绍那样选不出计策,但事情盖棺论定后,他绝不会犹豫。
“传令李斯与毛骧全权负责此事,着手除掉纪纲在锦衣卫中的一切势力,所有罪犯从重处罚!”
(前文提到在刘义隆死后,孙策命纪纲寻找、提拔徐阶,但依剧情,纪纲那会儿已经死了,所以修改为毛骧)
毛骧为第一代锦衣卫领,起初与纪纲一起组建了锦衣卫,只是行事低调得多,因而没有纪纲那般显眼,能力却不差。
纪纲的事情尘埃落定,陈霸先谢恩告辞。
待陈霸先走后,孙策命人叫来了孙膑。
不多时,孙膑入屋,侍从搀扶着他离开轮椅,坐到孙策对面。
在来的路上,孙膑便听闻了纪纲落马一事,心情十分舒畅。
出了这么大的事,君主来找自己商议无可厚非,而且孙膑觉得孙策就应该找人商量商量。
是以,他已经准备好了说辞。
谁料,孙策却说道:“策欲杀陈霸先,吩咐纪纲以为此事,谁料此人狼心狗肺、野心勃勃,勾结陈霸先意欲谋反。”
“策一时没了办法,遂唤来先生求教。”
孙膑皱起眉头,眸中充斥着不解:“主公为何要杀陈霸先?”
饶是孙膑破百的智力,此时此刻也转不过来了。
孙策不能告诉孙膑系统给自己颁布了个任务,杀了陈霸先就可以召唤人才,并且训练自己,那样的话会被当成疯子。
于是他编织了一个谎言:“陈霸先不满李斯的法治,欲投关羽!”
孙膑:?
“请问主公从何处听说的这个消息?”
孙策眼睛眨巴了一下,愣了一秒,又撒了一个谎:“锦衣卫查到的。”
孙膑缓缓摇头:“这应该是纪纲的诡计,想要离间您和陈霸先,以此招揽对方。”
“主公切不可乱杀良将!”
孙策无言。
孙膑智力太高了,不好骗啊!
另一边,陈霸先回到府中,陈蒨陈顼二人翘以盼。
一见到陈霸先,马上询问结果。
陈霸先大笑道:“主公已下令收拾纪纲,那混账的好日子到头了!”
二人闻言,俱松了一口气。
陈顼挥舞拳头,兴奋道:“大快人心!”
这时,陈蒨给二人打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