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 章297 议军情三

章297 议军情三(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带着农场去海岛,路人甲她赢麻了 你是民兵还是主力团 帝皇的告死天使 大人,入赘了! 全民成野神?唯有我百倍供品! 最狂邪医 太虚剑主! 都末日了,我打个小广告怎么了? 怀了金龙崽后,假千金A爆全星际 逸霄

罗士信环顾一周,又瞧见一名将领打扮的人物,纵马上去,戳向那人喉咙。

袁朗浑身冷汗直流,握紧手中的钢挝,拼尽全力抽在罗士信的枪上,只听“当”

的一声,那枪纹丝不动,袁朗却被反冲力震得虎口麻。

袁朗的全力一击,竟对罗士信没有丝毫影响。

罗士信冷笑一声,手中的镔铁霸王枪轻松刺穿袁朗的脖子,鲜血喷涌而出。

转眼的功夫折损两员大将,徐庶大惊失色,顾不得再等曹操,咬牙下令撤军。

就这么一场仗,徐庶数个月的努力白费,此前配合曹操夺得的兖州县城,尽数归于李密,最后又到了曹操手中。

徐庶愤怒捶桌,瞳孔中带着不甘,对牵招说道:“派人去质问曹操,他去了何处。

策划这么长时间的埋伏,可能的阻碍提前便拔除了个七七八八,他手里有数万人的军队,谁能挡着他!”

几日后,使者返回,告知徐庶说曹操中了黄巢的埋伏,因而没能准时到达。

(前情提要:黄巢辗转投靠李密)

徐庶说完,刘备气到鼻孔出气,忍不住爆粗口:“此必曹贼奸计,借蛾贼之手夺我兖州郡县,可恨至极!”

一看刘备暴脾气上来了,众人沉默低头,生怕触刘备火头。

法正叹息一声,接着询问徐庶:“之后呢,曹操现在势力如何?”

法正与刘备脾性相合,关系相当好,因而成为此刻少数敢说话的几人。

前世,刘备有一次与曹军在作战中形势不利,本应马上撤退,而刘备却大怒不肯撤军,无人敢进谏。

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挡在刘备前面。

刘备赶紧喊道:“孝直避箭。”

法正回道:“连明公也冒着箭雨、飞石,何况我呢?”

刘备只好允诺:“我和你一起撤退。”

言归正传,徐庶回答法正:“兖州泰山郡以外,豫州陈国、梁国、汝南郡皆落入其手中。

豫州共六个郡国,鲁国为我军所占,最西部的颍川为黄巢所占,最东部与彭城、下邳接壤的沛国为李密所占。”

“李密势穷后,再度依附杨秀清,杨妙真因而派杨大眼等人将兵进入豫州。”

法正“啧”

了一声,声音不大,但临近几人听得清清楚楚。

陈群眉头瞬间皱起,看向法正的目光中燃烧着怒火。

他看法正不爽同样很久了,历史上郭嘉一破酒鬼都被他往死喷(现在变成了喷简雍),法正这种“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的,陈群简直恨不得把他抓进大牢里。

“法孝直,目无尊卑,汝欲受刑耶?”

陈群厉声呵斥。

陈群此人恪守儒家规范,公正直言,敢于谏诤,属于典型的谏臣,一切不合礼法的事情都会被他指责。

陈群话音落下,孔融、国渊先后言指责法正。

虽然三人同属世家派,但这种情况下派系论就不适用了,他们没有针对法正的想法,也没有提前商议这个行动,单纯维护礼法。

老子管你受不受宠,我们臣子就该纠正君王不正确的行为。

宠爱你这个“奸臣”

,老子不喷,老子配作臣子吗?

法正脸上青一阵紫一阵,心中记恨上了三人,眸中的凶光好似要将几人吞噬。

刘备哭笑不得。

孝直你先别气,其实我老刘也没少被他们喷过。

武士彟一瞧,这不是把笼络法正的机会送上门了嘛,刚抬起一只脚,尚未落地,感受到了一道冷的视线,源于张居正。

武士彟马上收回了脚。

张居正出列:“陈长文素来刚正不阿,今日直言乃是为朝堂纲纪,此乃社稷之幸!

法孝直足智多谋,辅佐主公开疆拓土,亦是青州栋梁。”

“昔年蔺相如与廉颇将相失和,幸得蔺相如有容人之量,廉颇能负荆请罪,方成就赵国数十年安宁。”

“法长史行事果决、足智多谋诸君有目共睹。

若因一时龃龉伤了和气,岂不让袁绍、曹操看了笑话?”

“同为匡扶汉室,该携手并进才是。”

张居正的话术很高明,拿蔺相如和廉颇举例,用国家大事压陈群,提醒对方以和为贵。

对于陈群这类人,相当有用。

但对法正没用,得让法正把火泄出去才行。

所以他只在第一句夸了夸陈群,而后大篇幅称赞法正,成功满足法正的好胜心。

几人面色稍有缓和,刘备趁机呵斥几人,指责几人不该于公堂上对峙,各自罚去了一个月的俸禄。

手下人才多了,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何况陈群和法正性格过分相悖。

这俩人以后绝对还要吵起来。

徐庶被法正弗了面子,保不齐心中不满,会议后也得哄一哄。

刘备有些头疼。

几人领罚,退回原位。

徐庶接着说道:“颍川很多家族都遭受了黄巢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火烧黎明 回到汉朝当大佬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九娘 大唐男保姆 灭世魔龙三岁半 不学鸳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