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 章9 风险与回报

章9 风险与回报(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带着农场去海岛,路人甲她赢麻了 你是民兵还是主力团 帝皇的告死天使 大人,入赘了! 全民成野神?唯有我百倍供品! 最狂邪医 太虚剑主! 都末日了,我打个小广告怎么了? 怀了金龙崽后,假千金A爆全星际 逸霄

“叮咚关羽斩杀颜良文丑,技能2武圣部分效果开放,君主魅力达到1o5,周仓廖化进入关羽帐下。”

远在荆州的孙策忽然收到消息。

“妈的,这刘大耳在干嘛?不跟蛾贼干,跑到冀州作甚去了。”

承受杨秀清高压的孙策不爽托脸。

兴平元年五月,气候炎热。

“兄长如晤:

今弟阵前诛文丑,生擒张合,贼军溃败。

此皆因兄长英名远扬,仁德布于四方,麾下将士皆愿效死力,才有此胜。

某仗兄长之威,于万军之中取上将级,如探囊取物。

特报捷讯,解兄长悬念。

愿兄长宏图大展,大业早成。

弟关羽敬上”

甘陵郡营寨,刘备向麾下众人大声朗诵关羽的捷报,欣喜溢于言表:“某二弟,斩颜良诛文丑,天下无敌!”

张飞、寇封等人相视大笑。

张飞抖着一条腿,好似自己立下大功一般:“我就知道,文丑名不副实,焉能敌我二哥?”

刘备佯怒呵斥:“翼德,娶了妻还如此孟浪?”

张飞嘿嘿一笑,站稳了身形。

到底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热血青年,刘备心想。

负责传信的马灵询问:“扬威将军预备带兵入河间配合石校尉作战,希望安东将军能应允。”

刘备对河间郡的情况并不了解,石达开自顾自杀进去后便没了消息,但刘备不甚关心。

石达开那小子神气得很,大概率是觉得没啥可向刘备汇报的。

消息被袁绍阻断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关羽击败文丑后,石达开所在的河间郡便暴露在刘军面前。

关羽在外往里渗透,石达开从里向外渗透,“双向奔赴”

,消息应该能传出来。

刘备看着地图,脑海中思虑战略部署。

他先将手指按在渤海郡位置上:“袁绍撤军后,公孙贤侄收复各县,同田豫一齐追击袁绍,合计兵力号称万余。”

刘备对公孙威的称呼从之前的“公孙冀州”

变成了现在的“公孙贤侄”

他跟公孙瓒同辈,以前公孙威(郭威)官儿大,刘备不得不称呼用尊称,现在他都升到安东将军了,按辈分称呼才合理。

刘备手指左移,按在河间郡方向:“石达开率本部兵马千余人潜入河间郡,意图破坏由朱灵、蒋奇负责的袁绍后勤。”

手指又下移,在关羽军队位置画了个圈:“而云长击败文丑,可长驱直入进河间。”

刘备说完己方战略部署,张飞都咧到了耳朵根,张合、高览两位败将则面如死灰。

刘备的战略部署十分明朗,袁绍主力在渤海河间一带,公孙威田豫在袁军东北面,关羽在袁军南面,石达开在袁军后方,一个偌大的包围圈已然成形。

刘备旋即下令:“可。

不仅可以,云长还得马上带兵进入,务必将袁绍大军狙击在河间!”

“主公不可!”

陈群出列,用身躯挡住马灵,阻止对方出帐。

“扬威将军带兵进河间,甘陵只剩您率领的八千士兵,然而却要面对魏郡、巨鹿郡和安平国三线压力。

现在我军压在甘陵东南角,对巨鹿、安平的袁军难以防范。”

“之前扬威将军在北,咱在南,哪怕中间部分被袁军突入,南北夹击亦能妥善解决。

一旦扬威将军离开,防范巨鹿、安平袁军难度倍增。

万一袁军自安平杀入,突袭至后方,我军恐万劫不复矣!”

甘陵郡,西接平原,东面边界主要是安平国,东南魏郡,东北河间。

刘备做不到在甘陵、安平之间漫长的边界线做好万全防备,关羽离开后,袁绍突袭成功的概率相当大。

绕道后方后,刘备能不能逃脱都成问题。

刘备这步棋,风险极高。

但与之相应,回报也极大。

包围圈一旦形成,袁绍三万大军全军覆没,他自己连同嫡长子袁谭同样难以逃脱。

现在摆在刘备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当赌徒,赌关羽和公孙威比袁尚先完成包围。

此举挑战性很高,既考验关羽公孙威与袁尚(赵匡胤)包围能力孰强孰弱,又考验刘备与袁绍反包围能力孰强孰弱。

其二,稳扎稳打,河间那边爱怎么样怎么样,那是你公孙瓒的事情,反正老子已经夺取了战略缓冲地带,也帮助你夺回了渤海,恩至义尽,把石达开接回来后就撤军,转向徐州战场。

从刘备自身利益出,第二条路更好,消耗公孙瓒和袁绍实力,自己趁机壮大。

但是刘备想到了自己走投无路时公孙瓒授予的平原县令,想到自己青州刺史的职务还是公孙威表奏的,想到公孙威交给自己的东光重光二县。

公孙瓒虽说为族中庶子,但好歹大家族出身,没有他帮助的话,刘备求学生涯会相当艰难。

刘备最终决定选择第一条路。

帮人帮到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大唐男保姆 回到汉朝当大佬 九娘 不学鸳鸯老 灭世魔龙三岁半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火烧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