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拿起桌上的《春秋》,交给张飞:“翼德,你有空也要多读兵书。”
张飞接过书,憨厚一笑,语气中难掩得意:“二哥,别看我这样,这几天,我每日都抽一两个时辰读书。”
“哦?”
关羽颇为惊讶。
翼德居然能静下心来读这么久时间书?
一两个时辰,那就是2~4个小时,对于急躁的张飞来说已然十分不易。
关羽追问:“读什么书?”
张飞眸中闪着亮光,炫耀地说道:“《论语》!”
关羽有点懵,眨巴眨巴眼睛,又问:“从《论语》中,翼德领悟出了什么行军用兵之道?”
张飞也有点懵,摇摇头:“什么也没领悟到。”
那你读了个毛线…
关羽这下懂了张飞的心思。
他读书不是为了提升自己作为一员将领行军打仗的能力,而是为了“附庸风雅”
。
心理大概为“嘿,我屠户张飞也能读上什么之乎者也了!”
关羽正色,庄重道:“你我身为大哥心腹重将,无论如何该以军事为重,不应附庸风雅。”
张飞瘪瘪嘴,答道:“二哥多虑了。
大哥知道我读《论语》,还挺支持我的。
他希望我拿这本书修身养性。”
张飞向关羽讲自己读《论语》的经过。
张飞此人,喜欢攀读书人的高枝,一般的读书人他也看不上,就喜欢往刘巴这类大儒身边靠。
青州能入他“法眼”
的就那么几个:孔融、郑玄、陈群、长孙无忌,现在又多了一个袁涣。
张飞第一个骚扰的便是孔融。
孔融此人瞧不起底层军卒,偏偏张飞对他有救命之恩,便耐着性子见了几次。
后来张飞动不动就来,非要营造一种他与孔融关系极好的样子,引得孔融不快。
但孔融又害怕自己给恩人甩脸色引非议,便扔给张飞一本《论语》,说等张飞研究好再来找他。
张飞得了《论语》,兴奋得跟碧玉又给他生了个男孩似的。
这可是大儒赠书!
于是张飞便开始日夜苦读,甚至到了平时也会随身带上这本《论语》的地步。
前几天刘备与张飞谈话中现了这本《论语》,便询问对方事情经过。
了解前因后果后,刘备既没说让张飞改读兵法,也没有表示支持,只是问了张飞《论语》中几句话的意思。
张飞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刘备便请来了郑玄的一名学生为其解答。
刘备虽然“不甚爱读书”
,但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是了然于心。
那学生的解释,就一个词“又臭又长”
。
刘备专门挑了一名学业不精的学生,目的是熬张飞的性格。
张飞急躁啊,但到了这件事上急躁不起来了,居然真就耐心地听那学生讲完了。
刘备忽然现一个调教张飞的妙招。
其实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作帅才的天赋很简单:看他性格。
如果这个人性格沉稳、行事冷静并且有耐心,那就是一个值得培养的苗子。
领兵需懂的治军之道、布阵之法哪怕不系统学习,通过十几场战役也可领悟个七七八八,唯独性格这一项,吃再大的亏也难改过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有三卷天书在手,刘备压根不担心手下将领懂得阵法不够,他只是找不到值得信任的人才。
天书可不能随便交给别人,万一这人叛变了呢。
到现在为止,也只有刘关张接触过天书,其余人见到的全是刘备誊录的二手图,就像“天盘九星阵”
。
单论知识储备,关张已经达到了前世新野时的水准,未来的成长度只会更快,无须刘备担心。
他需要操心的仅有二人的性格问题。
前世找了一辈子的法子,今世又找,可算让刘备摸到一条调教张飞的法子。
其实刘备得好好感谢感谢孙策,他的系统纠正张飞“鞭挞健儿”
毛病的时候,把这小子杀怕了,终于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糟糕,连带着开始反思别的行径。
能把急躁的毛病改掉的话,张飞的上限将会非常恐怖。
荆州江陵城,孙策突然打了个喷嚏。
他身旁的美人旋即用衣袖为其擦拭鼻子,夹着嗓子说道:“夫君可是最近操劳过度?”
孙策上下其手,连连摇头:“非也非也。”
这蔡氏不是别人,就是历史上刘表的正妻,刘综的母亲。
孙策全据荆州后,依据孙膑等人建议,与当地大姓联姻,重新扶持这些被项羽屠杀的家族,以此换取支持。
孙策只觉腹下有一团火熊熊燃烧,压根抑制不住,连忙对系统说道:“待会儿,等老子忙完再汇报。”
待蔡氏沉沉睡去后,孙策才问道:“说吧,刘备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了?老子记得他前几天智力才上升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