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也是一样的。
将冷水粉碎矿石的方法以及混凝土和钢筋的特性派人传回辽队后,王弋去陈留那一路上心情其实是非常愉悦的,想想很快就会得到天下第一坚城,没人会不高兴。
当然,虽然今年辽队的科技有了极大的提升,让王弋拥有了这个时代最强的盾,但最强的矛依旧遥遥无期。
他甚至都开始丧心病狂的让甄姜制皂的同时收集甘油了,具体想要干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果然材料学才是一切理工科的基础,王弋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还要在这上面下功夫。
不过荀攸的话还是给了王弋一些提示,就像荀彧曾将教育的那样,他的眼光应该远些,再远些。
做为一个北方孩子王弋很清楚自己的家乡为了脚下这个国度再次崛起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所以他在做决定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泉州、邯郸、浚仪。”
王弋说出了三个城池,它们的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未来它们分别叫天津、邯郸和开封。
而且王弋没有按照甄姜的建议去选择,这三个城池周边都有大片可供开垦的土地。
还是年轻人的脑子快,在王弋说出这三个地方的一瞬间,郭嘉双眼就亮了起来。
他四下看了看现没什么外人,便搓着双手跟个苍蝇一样贱兮兮的说:“主公,您看我闲着也是闲着没什么事做,不如让我去浚仪当个县令呗……您放心,物品绝对不会乱来。”
“哼。”
荀攸闻言冷哼一声,“郭奉孝,要不你回家歇着吧,梦里什么都有……”
都是聪明人,也没必要装什么糊涂,大家都明白王弋定的这三个地方是怎么回事。
王弋对东北的开是有执念的,鲜卑、乌桓、扶余肯定都要灭掉,泉州就是为了这三个地方准备的后方补给点。
浚仪同理也是一个战略补给,对应的敌人是洛阳和长安。
别看浚仪和陈留相距不远,但陈留却不能成为商业城市。
陈留中居住这大量的世族,是和颍川同等地位的文化优势地域,商业根本插不进去。
对于这两个地方他们三个都很心动,全都想去任个县令当当。
毕竟才华是要施展的,老在邺城憋着也没意思。
至于邯郸则是出于政治目的,王弋对辽队的开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但对自己的家乡邯郸却甚少过问。
人都是有地域情怀的,别看邯郸从不向王弋提出什么要求,但邯郸的世家百姓都在等着呢。
一旦王弋开始开邯郸,王弋就可以瞬间武装起一支对他绝对忠诚的军队。
这点邯郸人比上党王氏要做得更好,他们觉得自己家出了一个厉害的人物,那乡里乡亲的就该拼死支持!
边骑,可不仅仅是传说……
虽然七国精锐早已消失在历史之中,但是那个时代士卒的战斗特点基本上体现在民众的性格上,经过系统训练能不能达到传说中的效果还真不好说。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这种事情完全就是开盲盒,能不能让王弋开出来个大的全凭运气以及王弋安排的统帅。
如今王弋比较关心的依旧是这三个地方的战略问题,展一地不可能只展一个城池,周边也要进行建设。
就以幽州为例,高显一直没出事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三方共同执法,没人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
可要是再弄出来个泉州,那些脑子不正常的鲜卑人保不齐就敢南下抢上一波。
别以为不可能,民智的开启需要一场非常激烈的思想碰撞,并不是说读了书,识了字就是个有智慧的人。
对于鲜卑人来说,好东西放在那里却不是自己的,那抢就完事儿了。
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没有合不合道理,只有欲望与满足欲望。
即便到了文明高度达的今天,依旧有人信奉着这一套,并且将其粉饰成了高贵的标签,冠之以“民主自由”
这种华丽的名头。
也不知民主自由的创始人知道后人这般行径会不会从坟墓中爬出来掐死这帮不知廉耻的后人。
王弋肯定是不敢拿人心去赌道德的,三人研究了半天终于决定扩建浚仪和泉州,并在泉州南面沽水的入海口建造一座新的城池。
扩建不是简单向外围造城墙,王弋第一次提出了城市这个概念。
就是以某一座城池为中心大力展的同时将周围一些进行压缩,让周围的城池变成拱卫大城的卫星城。
以浚仪为例,它周围的封丘、小黄、开封的名字将会取消,未来这四座城都叫做浚仪,只是根据职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同时它还临近一个战略要地,遭受攻击时可以快支援,生叛乱时方便迅平定。
浚仪挨着陈留,泉州挨着蓟县。
而且王弋有了水泥能够建造的东西可就多了,最起码道路就可以告别干燥时沙尘漫天,潮湿时泥泞不堪的情况。
荀攸其实不是很暂证王弋的想法,他提出了质疑:“主公,您的计划是没问题的,但是短期内很难达到想要的成效,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