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德雷克阵营当中可以挑大梁的存在,算是正式跻身核心管理层了。
塔露拉之后,本文对黑蛇也进行了许多描写,列夫子爵的殉死、‘乌萨斯精神’的阐述、以及她与塔露拉的诸多争执,都是在帮助作者完善这个角色。
先,作者要声明一点,别看作者文中把黑蛇写得很好,好像有了‘洗白’的感觉,但我这里要先强调,我是真的不想,也不会去洗白这个角色的。
我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黑蛇给大家展示出来——那种大虚若真、巧言善辩、肆意把控人心玩弄生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谋家形象。
文中比如列夫子爵殉死之后,黑蛇对塔露拉的那番‘怒吼’···怎么说呢,到底是她真的在乎列夫子爵这种忠义且实干的人才,还是说她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当然,黑蛇这个角色肯定是有一定的正面属性的——为了乌萨斯倾尽一切就是其中一项。
但身上有正面属性不意味着这个角色整体也是正面的。
毕竟任何角色身上,正面属性和负面属性都是会有的,甚至连德雷克也不例外的。
艾丽丝所说,德雷克对他人的‘不信任’,就是这个角色身上最严重的负面属性之一——他的这种不信任不是针对性格或是价值观的,而是针对能力。
所以大包大揽之下,他的能力是变得很夸张了,但他手下的人多少都因此有些‘成长不足’,勒迪尼斯在他‘死’后迅败亡,和他的这种不信任脱不了干系的。
硬要说的话,任何角色身上都有正面属性和负面属性,但作者的观点是,这些单项的正面负面属性,并不能成为评判一个角色整体正面与否的单独标准的。
黑蛇之后,斯城本土权贵的众生相,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维这种比较聪明,知进退,识时务,早早看清了强弱之势,归入塔露拉麾下,虽受到了诸多限制,但只要他不违逆塔露拉的规矩,想要保留甚至是扩张家族的荣华富贵,都不是难事的。
而另一派‘不识时务’的类型,其实也不是他们不懂利害,而是他们知道自己早就触犯了塔露拉的‘死线’——人口贩卖、迫害感染者等等,所以他们也不得不蒙住自己的双眼,和塔露拉做那些对抗,最终被一脚踢死,成为杀鸡儆猴的鸡。
除此之外,维这些人物的描述当中,也包含了作者的另一个观点——即想维这类说善良也不善良,但说坏也不算多坏的角色而言,他们的‘善恶’,很多时候是取决于他们头顶的领导者的(维驳斥沃尔曼侯爵的那段剧情)。
同理,塔露拉和德雷克等人麾下的追随者,比如克罗、裂牙、安德森、克雷德曼等德雷克心腹,霜星和伊万、未来的弑君者、碎骨和91等爱国者下属(你们没看错,是爱国者,塔子姐现在不管绝望谷了)都会是这么个思路。
列夫子爵,这个人物大家在剧情里也看得很明显了——说他性烈如火,刚直清正绝对不是虚言,但他能走到圣骏堡大法官这一步,就一定意味着他对现实是做过妥协的(这里也从侧面描述了下乌萨斯矛盾的深刻和那种深入骨髓的烂)。
作为剧情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的人物形象还是比较鲜明的。
至于德雷克,虽然本卷确实有挺多他的幕间的,但为了不剧透,作者这里就不对他做太多描述了。
主要放到下一卷去讲吧,下一卷的大主角就会轮到他了,所以他的个人幕间数目会多很多,到时候大家有的是机会去认识这个本书的第二主角(笑)。
其他次要角色,鸿门宴之后的剧情当中,米诺娃算是个剧情引子——引出列夫子爵决定殉死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也算是对塔露拉的性情认知变化做些补充。
这个人物大体上就是个正得有些虚(这里指脱离现实)的‘愤青’形象,思想和道德什么的的确很正,但与乌萨斯的现实有些脱轨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是刚回国不久留学生来得,没受过多少乌萨斯的毒打。
相比之下,本文的‘慈父’虽然还是青年模板,只是在剧情中提了一嘴,与米诺娃一样都是记者,却要现实许多,多少和经历了乌萨斯的毒打有很大关系。
埃尔多和列文(本书的乌萨斯版本导师)之间的性情差异也差不多是这个思路,因为个人经历的残酷程度不同,所以对现实的妥协程度也不同。
只不过他们没有像米诺娃一样,二极管的那么严重罢了。
后半段的反派方面,孔迪亚设定上是个为乌萨斯付出全部且没能得个好结局,进而堕落的帝国名将。
作为一个居然能从血峰战争之前一路活到现在集团军司令,这个人物立身之正直绝对是无需多言(但凡留下点破绽,大叛乱前后早被乌萨斯整死了)。
孔迪亚的堕落说实话,虽是自寻死路但情有可原,他属于乌萨斯社会矛盾下最典型的高层受害者——血峰战争乌萨斯打到后面不想打,却又不能轻易松了那口气,逼得他来为乌萨斯的战略失误埋单。
大叛乱又碰上皇室回收军权,自己勉强脱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