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女生同人 > 娇软美人二嫁:疯野糙汉沦陷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我可以为他死

第二百四十一章 我可以为他死(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一日破神婴,我娶你妹你哭啥? 修仙风云之恩怨情仇 混沌仙棺 归墟真仙 npc太软,玩家大佬纷纷沦陷 古代饥荒年:带嫂纳妾,粮肉满仓 勇闯秦始皇墓 分手后,我让垃圾竹马跪地喊婶婶盛晏庭苏锦 开局九色神龟,纵横两界修长生 暮年都打不过,让我去打巅峰期?

李随的威胁是奏效的。

他也很聪明。

他说,如果真是无辜的,那交给朝廷来处置。

“您明明知道,朝廷根本不会管三七二十一。当年一句‘新君出西北’,就让西北多少人丧命,包括我的公公。”孟映棠咬牙,“他们宁可错杀,不肯放过。徐大哥一条命对他们来说,贱如蝼蚁,甚至不值得他们多想。您这般,分明是要把徐大哥逼上死路!”

“您不要让我恨您!”

李随忽然推开了雕花木窗。

檐角寒鸦被惊得振翅而起,暗哑嘶鸣刺破秋空,零落的梧桐叶打着旋儿扑向青砖地。

“恨...”他垂眸望着阶前堆积的枯黄,喉结滚动,“那便恨罢。”

指节重重按在朱漆剥落的窗棂上,新裂的木刺扎进掌心,“李家百年基业——”

尾音忽然坠地,像廊下某片枯叶蓦然碎裂。

“而且!我也不能拿你冒险,你是我唯一的女儿。”

早日和徐家切割。

宁可误会,也不要立于危墙之下。

“这封信,目前只在我手中。”李随道,“因为王爷和都督,都不是拎得清的。”

在自己亲生女儿面前,李随说话很随意,甚至不在乎诋毁上司。

“我猜杜怀章之所以选择我,是因为听过我的名声。我不会容忍这种人。”

但是都督和魏王就不一定了。

这俩人,一对目光短浅的糊涂蛋,这会儿都欣喜于徐渡野能打,根本不会去探究,也不会想以后。

他们会简单粗暴地定义为诬告,然后不了了之。

但是李随不一样。

他认认真真,翻来覆去地看过了很多遍。

联想认识徐渡野以来的种种,他倾向于相信信件内容不是空穴来风。

“杜怀章和徐渡野,之前是认识的。”李随道,“西北出新君这件事旧事重提,你知道是不是徐渡野故意转移别人视线?”

孟映棠心惊肉跳。

李随果然也是聪明人。

只是他不知道红袖的存在。

孟映棠猜测,这封信之所以送到李随手中,恐怕也有红袖的暗中相助。

杜怀章决意鱼死网破,那红袖能想到的,对徐渡野伤害最小的方式,应该是让他落在自己岳父手中。

这件事红袖知情。

因为孟映棠一直把她当成温柔善良的大姐姐,祖母不在的日子,多少苦恼,她都找红袖倾诉。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第一,听我的话,和徐渡野和离,回到李家,那这封信,我只当没看到。日后他倒霉,再出事,也和我们无关……”

言外之意,听天由命。

“第二,我把这封信如实上报朝廷。日后徐家出事,我也算大义灭亲,替李家换一个机会。”

“多一句话我都不想再听你说,你已经彻底被徐家洗脑了。我只想让你告诉我,你到底选择什么。”

“您不想听,我却想说。”

明氏的话本子里说,女人是男人缺失的一根肋骨。

孟映棠想,那她是徐渡野归位的那根肋骨,也随了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变得坚硬而不屈。

她现在甚至都有一种感觉,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徐渡野在说。

“我喜欢养鸡,从小就喜欢。”孟映棠展颜而笑,嘴角梨涡浅浅,笑意温柔。

她的样子,一下就击中了李随心中隐匿的那片温柔湖海,激起了层层涟漪。

海棠——

李随握紧了拳头。

“不管是在孟家还是在林家,养鸡几乎是我唯一的快乐。因为所有人都在告诉我,我一无是处。可是养鸡的时候,看着鸡生蛋,蛋生鸡,我会感到充实和有成就感。”

那种微弱的成就感,支撑着她。

后来去了徐家,她也想养鸡,气得徐渡野骂她,问她对养鸡到底有什么执念。

其实没什么执念,就是那小小快乐,曾经是她几乎全部快乐。

后来不执着了,因为她找到了更多的快乐。

“小鸡孵出来的时候,经常认错,以为我才是它们的妈妈。我去哪里,它们都跟着我。”孟映棠笑了,眼中因为回忆而浮现出浅浅的温情,“后来我明白了,我也是一只小鸡。哪家对我好,我便自发认为自己是那家的人。”

“在我进徐家之前,徐家只有两口人。祖母要应对外面繁杂的生意,以将近六十岁的高龄,撑起偌大的摊子,她手下的人,成千上万,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给我这样平平无奇,软弱怯懦的人洗脑。”

“徐大哥,忙着出去交友,忙着保护红袖,为的是辗转攀上太子这棵大树,为的是,日后不必再重复公公的悲剧。他想,如果真有那一日,他可不可以跑到山上落草……”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快上船,反清复明啦 我只会抄诗真不会打仗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穿越古代,经商失败的我只好造反 截胡太子,我称帝 穿到荒年一拖三,飒爽农妇血赚了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我将自己上交国家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