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康北郊的171军区驻地,迷彩网在雨林上空织成密不透风的伪装,推土机刚平整出的临时炮位还泛着湿润的泥土气息。
佤联军士兵踩着没过脚踝的腐叶,将122毫米榴弹炮的炮轮卡在预先挖好的土槽里,炮身裹着与蕨类植物同色的伪装布,炮口斜指泰缅边境那道狭窄的隘口——那里是影阁部队最可能突破的防线。
树干后,两名机枪手正用扳手拧紧八九式重机枪的固定支架,弹链像银色的蛇,顺着树干缝隙垂到地面,金属碰撞声在潮湿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不远处的弹药箱旁,几个士兵正给火箭筒装弹,指尖蹭到的火药粉末让他们下意识地搓了搓手,空气中机油的刺鼻味与火药的焦苦味缠在一起,成了备战夜最鲜明的气味。
“影阁的先头部队明天拂晓就会抵达萨尔温江对岸。”
魏学刚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塔上,望远镜的镜片映出江面上翻滚的白雾。
他手指划过江面,白雾似乎都随着他的动作涌动:“他们联合了克伦民族解放军的残部,清点出的人数大概两千,还带了六架彩虹-4无人机和三辆改装过的防雷装甲车——克伦军以前可没这装备。”
说着,他将一份折叠的装备清单递给爬上来的刘东凯,纸张在两人指间展开时,“毒刺防空导弹x8”
的黑色字体像扎眼的刺,“这些武器不是克伦残部能弄到的,黑市上最近也没这么大的货流,肯定是影阁通过海上通道运进来的。”
了望塔下,邹璐瑶半蹲在泥地上,鸿蒙玉尺在掌心微微烫。
她将玉尺轻轻按在地面,淡绿色的灵光顺着尺身蔓延,在泥地上画出一道蜿蜒的弧线,弧线经过的地方,细小的虫卵纷纷从腐叶下翻出,又迅干瘪。
“这片雨林是典型的‘藏灵洼地’,地脉灵气会在这里汇聚,蛊虫的活性至少会增强三成。”
她直起身,用衣袖擦了擦额角的汗,灵光随着她的动作收回到玉尺中,“我们必须把防线设在洼地边缘的山脊上,那里灵气流动快,能削弱他们的蛊术优势。”
她引着众人走到摊开的地图前,指尖点在红圈标注的位置:“这里是影阁部队必经之路的唯一水源,苏晚,你带佤联军的工兵连过去,把解毒丹粉末按一比十的比例混进水里——影阁的人长途奔袭,肯定会喝这里的水,能提前削弱他们体内的灵能根基。”
苏晚接过邹璐瑶递来的瓷瓶,瓶身贴着“解毒丹·甲级”
的标签,她将瓷瓶塞进战术背心的侧袋,转身跟着工兵队长钻进竹林。
林间小道上,每隔五十米就有一个挂着红灯笼的岗哨,灯笼光透过竹叶洒下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鲍总司令下了死命令,现在是全民皆兵,连十六岁的孩子都在后方的训练场上学用榴弹射器。”
工兵队长边走边说,靴底踩碎枯枝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响,“昨天还有个老猎户带着自家的猎犬来报名,说要帮我们找影阁埋的蛊罐。”
说话间,两人走到一处隐蔽的山洞前,洞口用藤蔓伪装,掀开藤蔓,里面竟是灯火通明的兵工厂——十几台机床正在运作,工人全是穿迷彩服的民兵,他们戴着防尘口罩,双手飞快地组装69式火箭筒的弹药。
队长拍了拍身旁停着的猛士突击车,车顶加装的127毫米重机枪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这些车都改了三层防弹装甲,最里面那层还涂了驱蛊药,能扛住低阶蛊虫的冲击,就算是腐骨蛊爬上来,也得先融了装甲才能进来。”
另一边的空地上,林骄阳正围着一群佤联军士兵讲解符文用法。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黄色符纸,每张符纸上都用朱砂画着复杂的纹路,“这是‘驱蛊符’,贴在钢盔上,能防低阶蛊虫近身,遇到会飞的腐灵蛊,就泼这个药粉。”
他说着,又拿出几个纸包,里面装着灰白色的粉末,“这药粉是用艾草、雄黄和龙骨粉磨的,撒出去能让蛊虫暂时失能。”
士兵们好奇地接过符纸,指尖轻轻摸着上面的纹路,其中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兵笑道:“我们以前打仗靠猎枪、靠砍刀,现在还能靠这‘纸片’打仗,新鲜!”
他说着,小心翼翼地将符纸贴在钢盔侧面,像是在贴什么宝贝。
指挥帐篷里,刘东凯与白昆正蹲在地上调试灵能探测设备,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绿点,每个绿点都代表一处灵脉波动。
“影阁在往江里投蛊卵,你看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