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那人一脸惊喜,他从未怀疑过侯爷所说的每一句话。
“我记得你,你叫李大年,没错吧?”凌峰笑着问道。
李大年惊喜交加,他没想到侯爷竟然能记住他这个小人物的名字,真是三生有幸。
“多谢侯爷关心,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把火药改造完成。”李大年一脸兴奋地说道。
“很好,加油吧少年,你将青史留名!”凌峰拍了拍李大年的肩膀说道。
凌峰也没想到李大年凭借自己三言两语的指点竟然真的发明了火药,虽然技术还不是那么成熟,不过的确已经可以用到战阵上面来了。
既然如此,火枪的制造和生产也要提上日程才行。
想到这里凌峰又指点了李大年一些制作火药的技术,让他慢慢试验。
李大年早就将凌峰视作神明,哪有不听的道理。
在书院中巡视了一遍,最后来到傅玄的住处。
见凌峰过来,傅玄很是高兴。
“侯爷,没想到你还有空过来我这里。”
“先生,现在天下大势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知先生对此有什么看法?”凌峰悠然地问道。
“侯爷,现在各地诸侯纷纷割据,朝中天子对天下早已失去了掌控,侯爷不如趁势而起,夺取天下?”傅玄呵呵一笑说道。
凌峰摆了摆手说道:“这一点先生就不必再提了,现在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本侯若这个时候发起战争,恐怕会让更多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啊。”
“傅某知道侯爷仁慈,不过就算侯爷不取天下,其他人也会攻取,一旦失了先手吃亏的就是先生了。”傅玄再次劝道。
凌峰叹息一声,虽然傅玄所说的很有道理,可从他了解到的历史来看,率先称王的很少有人能够成功的,现在朝廷虽然式微,可底蕴还在,很多人心中想的还是太武朝,这个时候起事真不是好时机。
况且现在黑旗军粮草不足,根本支撑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此事就不必再说了,现在黑旗军虽然得了不少粮草,可要想支撑到秋收依旧有些困难,不知先生可有什么办法?”凌峰叹息一声问道。
本来按照凌峰计算,粮草已经足够可以支撑到秋收以后了,谁知今天一早收到几位将领的报告,汉中和顾城这边的军队急剧扩张,已经增加到十几万人之多。
这么多人每天人吃马嚼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实在没有信心能支撑到秋收。
至于那些土豆,现在刚种下去不久,连种子都还不够,想要成规模的扩展至少也需要一年时间。
“既然将军不愿起兵,何不向北发展?”傅玄略一沉吟,当即开口说道。
“向北?你说的是北狄?”凌峰一脸意外地问道。
北狄以骑战为主,侯爷手里的骑兵尚未操练完成,对付北狄恐怕不易,傅某所说的北指的乃是北昭。
“你是说讨伐北昭王?”凌峰眼睛微微一亮,顿时来了兴致。
北昭就在不久前已经宣布独立,若自己以讨伐不臣之名对北昭发起攻击,想必没有人能说什么。
而且一旦攻下北昭,那整个北方都将落入自己手中,对南方形成压倒性优势。
最重要的是北昭粮草充足,若能夺取北昭的粮草为己用,那黑旗军的粮草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这个主意不错,你即刻写一篇讨贼檄文昭告天下,待我请示陛下便可以出兵讨伐了。”凌峰一脸喜意地道。
“好!傅某这就写。”傅玄一脸欣喜,心中暗自高兴,同时感叹侯爷还是太小心了啊,若是换个人有侯爷这样的实力恐怕早就称王了。
其实他哪里知道凌峰之所以不愿意称王,那是因为他觉得现在时机尚未成熟。
太早称王只会招来敌人的围攻,这种虚名他可不需要。
只要自己兵权在手,到时候就算自己不称王,其他势力也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回到住处凌峰当即将自己想要讨伐北昭的请示送去了京城。
天子年幼,朝廷被几名顾命大臣把持,他们收到凌峰讨伐北昭的请示,立刻召集群臣进行了商议。
“定国公,临江侯上书,意欲讨伐北昭,不知定国公有何看法?”朝堂之上宰相王林率先站了出来问道。
作为一国之宰相,有什么文书都是先送到他的手里,需要重点讨论的才会送到皇帝手中。
王林当初在凌峰的帮助下立下大功,回来之后恰逢朝廷出现动荡,度过危机之后直接成为了托孤大臣,封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如今皇帝年幼,朝中大小事物都由他说了算。
不过攻打北昭之事牵涉到军队调动,而军队都掌握在定国公手中。
当初定国公还是定远侯的时候,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已被封为定国公,手握兵权,王林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