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诏书读道:
“顺天应时,受兹明命
倭国新立,百废待举,不料有岸田太郎、井田柰子等人暗通作乱,武威将军幸田兼信骁勇,今特封为南路招讨使,统兵足轻万余,前往剪除贼寇,限期一月破敌,勿负朕望!
钦此!”
“臣领旨谢恩!”幸田兼信听罢诏谕心中虽然诧异,却也是大为激动,自己终于又有跃马疆场的一刻了,而且听诏谕之中所说,还是那个背叛了自己的岸田太郎。
宣召使者将诏谕交给幸田兼信收起,便转身而去,幸田兼信被左右近卫扶起,展开诏谕再次仔细观看,果然是让自己去对付岸田太郎这个叛贼,他心中立时升起一团战意。
“传我的命令!准备行装,明日启程前往南路招讨使大营!”幸田兼信双目泛起两道精光,厉声向自己的近卫下达了命令。
“是!”左右近卫齐声应和,各自准备而去。
翌日,幸田兼信便带领自己的百名近卫向南路招讨使大营而去。招讨使并非是常设的武官职务,而是在作战时临时设置的高级武官,作为一路或是几路兵马的指挥官存在。
至于品级上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按照惯例,只要是高级将军之列都可以出任招讨使的职务,幸田兼信有武威将军的虚衔,也算是高级将领的行列,自然可以出任此职。
招讨使由于是应对临时战事所需,故而往往都是先有军营,而后任命招讨使将领,所以招讨使并非是统兵而行,而是前往军营就职,之后才行使统兵之权。
南路讨逆军大营之前便是由倭子国的左兵卫督青女率领的平叛军大营,距离岸田太郎占据地区十五里安营下寨,拥兵三千余人,对比岸田太郎所领不足千人的私兵,本来是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的。
但此地乃是岸田太郎的家族所在,乃是倭桑瀛少有的山区丘陵地形,地势复杂多变,林密路险,青女多次率兵进击,都被岸田太郎设伏击退,几次下来,青女所率之军损失了千余人,不敢在冒然进攻,岸田太郎也因为兵少,不敢主动发起进攻,就这样双方僵持下来,互相不敢太过逼迫对方,几个月的时间,居然就这样互相观望着相安无事,有些士兵已经懈怠,甚至在白天都不穿铠甲便出营闲坐,军心士气已经怠慢如此。
幸田兼信来到军营,见三五成群的倭子国士兵聚在一起,互相打趣闲聊,还有赌斗的牌局,一群人围观在那里叫喊喧嚣,让人观之感觉好似市井之地,哪里有半点军营的气象。
幸田兼信观之大怒,气冲冲进了军营,青女闻女皇钦命的南路招讨使前来赴任,不敢怠慢,急忙出了大帐前来迎接。
青女本是倭桑瀛七大番之一绳文番的贵族家族之女,从小不爱红装爱武装,练得一身武技,擅使野剑,剑术出众,在绳文番被天国降服之后,主动投诚,其家族为天国做了许多事情,并提供大量的军资,以用来资助天国大军的后勤给养,受到李患之的赏识。
在倭子国政府成立之际,李患之授意任命青女为左兵卫督,乃是负责统领瀛都城内左右两营之一的最高武官,掌握一定的兵权,有管辖瀛都治安之权。
这次出现起义军,倭子国大名足利盛便任命青女为将,带领三千足轻步军讨伐岸田太郎,可是青女虽然勇武,统兵作战却不是岸田太郎的对手,若不是所率之兵是对方数倍,恐怕早就落败了。
她身为女流,虽然武技过人,但是在管理军纪上却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威信也是不足,尤其在双方停战互相观望之后,士气军心更是坠落无度,以至于形成目前军纪全无的情形。
青女见幸田兼信面色铁青的来到,便知对方肯定是见营外的乱象心中不悦,刚要说些什么,却听幸田兼信厉声说道:“擂鼓聚将,我要看看我倭子国的将军们都是一副什么德性!”
幸田兼信一双眼中的杀意闪现,仿佛一只出笼的猛虎般要择人而噬,他全身释放出来的气势,宛如千柄尖刀猛然出鞘般夺人心胆,青女甚至感觉自己的喉咙已经被利刃逼住一般的难以呼吸。
她只得略施一礼,转身传命去了,待离开幸田兼信的附近,她擦了一把头上的冷汗,嘴角却浮现出一抹令人悚然的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