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简单的修葺,同时令三军略作休整,因为这次采用了火炮进行攻城,所以天明帝国的士兵并没有耗费过多的体力和伤亡,只是最后冲进城内对尚未逃走的倭桑瀛人进行了短暂的交战,用极小的代价便攻下了卫城,也让天明帝国的将士看到了火炮攻城的好处。
既然人员不需要过多休整,那李患之便计划着立刻向对方的大城进兵,趁对方还沉浸在卫城失守的慌乱之中,一鼓作气攻下大城,拿住坂津番主河源上谷,彻底征服七大番中的一个。
就在李患之要下旨进兵之际,有人来报说天明帝国的第二批援军已经抵达卫城西南十里之地,乃是有禁军总领段雄威所领的三万禁卫军及中府军一部,共计五万大军。
李患之听罢大喜,立时命郑经远前去接应,待段雄威来到卫城见过李患之,合兵一处,天国大军在倭桑瀛的总数已经超过十五万人,汇聚在卫城一处便已经达到十万之众。
有了这样的兵力,李患之对于攻下大城,甚至整个坂津番便有了更大的信心,她即刻下旨命郑经远统兵三万为前锋,自领段雄威、许俦、云破军统兵五万为后军,其余兵力由郑海潭夫妇统领镇守卫城,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坂津番大城杀去。
卫城距大城不过二十里路程,纵然是大军行进,半日便到,郑经远率领前锋一路急行来到坂津番大城之南五里安营扎寨,派出斥候对敌方进行打探,他心中暗想若是有机可乘,便要挥兵攻城,立下头功,也好在女皇陛
待斥候回禀,说是坂津番大城之上旌旗众多,守卫森严,城门紧闭,看起来无机可乘。郑经远暗思既然如此,也要去试探一番,于是率领两万兵马前来大城之前挑战。
只是他在城下叫骂半日,不见对方出城交战,无奈之下只得领兵返回大营,晚间时分,李患之亲临大军来到,见了郑经远询问对方的情形,郑经远无奈说道:“臣来到此地便统兵前去挑战,叫骂半日不见动静,臣无奈只得领兵返回,并未与敌交战。”
李患之听闻郑经远之言,不由脱口而出“河源上谷逃矣!”众将闻言尽皆疑惑,黄令徽上前问道:“陛下何出此言?”
李患之轻笑道:“河源上谷其人,朕曾经向建川康仔细询问过根底,建川康言此人做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卫城一战,左田岸雄逃回大城,他岂能不知我国有神威火炮攻城之事?以其人的性格,焉敢坐镇大城与朕为敌?故而朕断言他已经逃了,若是我们被大城的表像所迷惑,他定然有足够的时间逃往其余的城镇驻守,甚至和我们上演一出拖延战术,等到我们后勤补给不济之时,他再伺机而动。”
众将闻言皆是将信将疑,于是李患之传旨明日攻城,届时便可水落石出,众将于是各自回营准备。
翌日,天明帝国的大军列开阵势,进逼大城之下,李患之这一次甚至没有动用火炮,只是叫弩兵营一阵齐射,铺天盖地的箭雨立时笼罩了大城的城头,那些守城的倭桑瀛人被射的抱头鼠窜,几无立锥之地,如此数次,大城之上的倭桑瀛守军几乎人人带伤,此时李患之下令以火炮轰开城门,天国大军一涌而出,果然城内只有数千兵马驻守,其余皆是不知所踪,待问其军兵之时,言说坂津番主河源上谷早两日前便带三万大军出城向东而去,不知去往哪里。
众将方信李患之之言,人人深感女皇陛下洞察人心其智过人。就这样天明帝国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倭桑瀛七大番之一的坂津番大城,只是跑了番主河源上谷,尚不算成功,李患之于是命人叫来建川康要询问一番。
“拜见陛下!”建川康此刻已经知道李患之的身份,一进房中,立刻双膝跪倒向这位天明帝国的女皇陛下行礼。
“朕有事问你,起来答话!”李患之站在坂津番大城番主府的会客厅内,看着窗外渐露春色的风景,挥了挥手说道。
“谢陛下!”建川康再行一礼,起身肃立。这些日子他在与李患之的接触中发现,这位女皇陛下心智过人的可怕,往往自己一个小小的语气和动作就能被对方发现心中所想,简直让他有种别人看透的感觉,但是这位女皇陛下其实是很容易相处的,只要不说假话,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如实回禀,这位至尊是不会难为自己的。
平时的待遇也是不错,一日三餐都有人照顾,只要自己不乱跑,身边的羽林禁卫也不会限制自己的自由,他也不用参与作战,甚至一次向导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