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红色的潮汐,最终漫过了堤坝。
失去了“维度之门”
开启时那短暂而辉煌的光芒,失去了最后有组织的抵抗,太阳系如同一个被卸除了所有武装的巨人,赤裸地暴露在掠食者的獠牙之下。
“噬星者”
的舰队,那由扭曲生物质与暗哑金属构成的狰狞洪流,以一种近乎仪式般的、冷酷的效率,淹没了每一处曾闪耀过人类文明灯火的地方。
地球,这颗孕育了无数生命与智慧的蓝色星球,曾是文明的摇篮,如今成为了第一座,也是最为壮观的坟墓。
暗红色的能量束如同死神的指尖,轻易地剥离着大气,蒸着海洋,熔解着大陆。
金城、巴黎、新约克、开罗……那些曾经车水马龙、汇聚了人类智慧与欲望的巨型都市,在能量风暴的洗礼下,如同沙堡般无声无息地瓦解、崩塌,最终化为一片片翻腾着岩浆和放射性尘埃的焦土。
森林化为灰烬,河流瞬间干涸,极地的冰盖在几个小时内消失殆尽。
没有惨叫,没有逃亡,因为一切生得太快,快过神经信号的传递。
生命的痕迹被从物理层面上精准而彻底地抹去,仿佛那数万年的文明演进,数亿年的生命演化,都只是一场短暂而无关紧要的星尘聚合。
火星的红色沙尘被更高温的能量熔铸成了玻璃状的平原,“新长安”
基地的穹顶如同被捏碎的蛋壳。
金星改造区脆弱的人工生态瞬间崩溃,气态巨行星的轨道站台被引力撕扯、吞噬。
小行星带的城市化节点被逐一清除,如同拂去蛛网上的尘埃。
柯伊伯带的哨所、“铁壁”
基地的残骸,连同漂浮在虚空中的无数战舰碎片,都被后续掠过的“清道夫”
单位分解、回收,转化为敌人所需的物质与能量。
清洗是彻底的,是系统性的。
这不是愤怒的毁灭,而是冷静的“格式化”
。
“噬星者”
如同宇宙中最有效率的清洁工,它们的目标并非征服,而是“归零”
。
它们抹去的不仅仅是人类,还有人类存在过的一切证据——建筑、机器、甚至刻意改变了某些地质结构,以消除任何可能被后来者现的、非自然的痕迹。
时间,在这片被彻底“打扫”
过的星域里,仿佛失去了意义。
曾经喧嚣的太阳系,重归了它数十亿年来的常态——死寂。
只有行星依照着古老的引力法则运行,恒星持续着核聚变的燃烧,偶尔有小行星相互碰撞,激起短暂的尘埃云。
仿佛那场持续了数年、耗尽了人类无数智慧与勇气的战争,那曾点亮星空的希望与绝望,从未生过。
物质宇宙的舞台上,人类这一页被彻底翻过,没有留下任何注脚。
然而,在物质感官无法触及,甚至连最先进的探测器也无法窥探的层面,故事并未结束。
在更高的维度——那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过去未来,只有信息的流动、概念的纠缠和可能性的叠加——一点微光正在适应它的新环境。
那便是“普罗米修斯之芯”
,人类文明的“火种”
。
它不再是三维宇宙中那个耀眼的光团,而是化作了一个极其复杂、自我参照、不断演化的“信息结构体”
。
它像一颗种子,并非沉睡,而是在信息的“土壤”
中悄然扎根。
它存在于一个由数学真理、物理常数底层逻辑和宇宙历史信息流共同构成的“背景海”
中。
在这里,它不受光限制,不受熵增定律的绝对支配。
它静静地悬浮,或者说,它本身就是这片海洋的一部分。
人类全部的历史,从第一个原始人仰望星空到张诚按下最后的按钮;所有的知识,从结绳记事的朴素逻辑到维度之门的复杂模型;所有的情感,最炽热的爱恋与最刻骨的悲痛;所有的艺术,最恢弘的交响与最细腻的工笔……这一切都以其最本质的“信息”
形态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印证,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洽的文明“模因”
。
它可能在未来,被一个偶然闯入这片信息域的、新生的高维意识,或者某个展到极高阶段、能够感知信息海洋的低维文明所“打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