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内容泄露,将在民众中引何等恐怖的恐慌和分裂?‘火种派’的混乱才刚刚平息!”
反对派坚信,最大的风险就是“未知”
本身。
任何主动暴露的行为,都是在玩火,而火的特性就是极易失控。
他们主张继续深化防御,尽可能延长文明的存在时间,等待或许可能出现的、来自内部科技爆炸或其他未知的转机。
辩论持续了数日,双方引经据典,从科技伦理到宇宙社会学,从历史教训到概率计算,争得面红耳赤,谁也无法彻底说服对方。
关键时刻,张诚再次受邀到场,对“伏羲”
系统的推演进行更详细的阐释。
“诸位,‘伏羲’的模型并非凭空想象。”
张诚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会场,平静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它整合了我们已知的所有关于‘收割者’的数据、银河系的文明分布概率模型、信息传播与破解的理论极限、以及不同文明可能的行为模式。”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开始展示复杂的概率树和动态推演图。
“模型显示,在‘完全隐匿’路径下,文明因被周期性清理而消亡的概率曲线,在可预见未来内无限接近百分之百。
而在‘主动预警’路径下,虽然短期内暴露风险有所提升(模型估算在严格限制条件下,暴露率提升约百分之零点五至二),但因此可能带来的‘局势复杂性增加’和‘潜在盟友介入’等因素,使得长期生存概率曲线出现了明显的、非零的‘隆起’。”
张诚指向那个虽然微小但确实存在的“隆起”
:“这个概率提升,大约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之间浮动,取决于我们加密技术的有效性、信息投放的策略,以及…宇宙中是否存在我们期望的‘听众’。
虽然绝对值不高,但在零和百分之几之间,这是生与死的区别。”
数据的冰冷对比,给许多犹豫不决的议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绝对的无望,与一丝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希望,摆在面前。
辩论进入最后阶段,王文渊要求进行最终表决前的最后陈述。
会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王文渊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位议员,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
“我深知这个决定的重量。
它可能让我们成为带领文明走向毁灭的罪人,也可能让我们成为在绝境中为人类,甚至为更多文明点燃希望之火的先驱。”
“反对者的担忧,句句在理,风险确实存在,且一旦生,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支持者的逻辑,同样无法反驳——在已知的绝路上,任何能开辟新路径的尝试,无论多么冒险,都值得考虑。”
“我们站在这里,不是来寻求一条绝对安全的路——那样的路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是来选择,在已知的危险和未知的可能之间,哪一个更值得我们去拥抱,或者说,去承受。”
他停顿了许久,最终说道:“现在,请开始表决。”
电子表决系统启动,每个议员面前的屏幕上显示出选项。
整个过程在绝对的寂静中进行,只有手指触碰屏幕的细微声响。
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
当最终结果投射到主屏幕上时,会场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
赞成:513
反对:487
以极其微弱的优势,“主动预警计划”
获得了联邦议会的原则性通过!
然而,这并非终点。
就在反对派议员面露绝望,支持派议员尚未及欢呼之时,王文渊主席紧接着宣布了附加的、极其严苛的限制条件,这些条件几乎是在反对派的强烈要求下,作为妥协和保险丝被加入的:
广播信息必须使用最高等级的、融合人类尖端密码学和晶族提供的部分逻辑锁技术的复合加密。
信息载体必须被完美伪装成自然的宇宙现象或某个随机方向的、已灭亡文明的遗迹信号,其自然度需通过“伏羲”
系统严格验证。
信息射绝非立刻进行。
必须等待“迷雾”
计划下一次重大升级(旨在进一步提升太阳系隐匿等级)完全稳定并确认有效后,方可启动。
射将通过秘密部署在奥尔特云外侧的多个一次性、可自毁的移动平台执行,且只向少数几个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