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分布式系统,舰体关键系统(动力、指挥、武器)均采用多冗余、物理隔离的分布式架构。
即使部分区域被摧毁,战舰仍能保持基本战斗力和机动性。
极端环境适应性,设计指标要求能在高强度辐射、引力异常、甚至局部空间结构不稳定的环境下持续作战。
第二是维度科技初步应用。
“维度干涉装置”
允许战舰进行极限距离内的空间跳跃,用于战术规避、突进或撤离。
这并非真正的光旅行,而是在三维空间内“折叠”
路径,但对能量消耗和舰体结构强度要求极高。
维度震荡器是最具颠覆性的武器。
它不直接攻击目标物质结构,而是通过射特定频率的“维度波”
,干扰目标所在区域的空间稳定性。
轻则导致敌方武器系统失准、护盾失效,重则可能引局部空间的结构性撕裂,从物理层面瓦解目标。
这是一种规则层面的攻击,理论上对依赖稳定空间环境的高科技造物具有奇效。
搭载了代号“刑天”
的最新ai。
它并非独立的意识,而是“伏羲”
系统在军事领域的极端优化分支,其逻辑核心完全为战术分析、战场预测、多目标协同打击而构建。
在高战斗中,人类舰长的决策将得到“刑天”
近乎预知般的辅助,甚至在某些预设条件下,获得部分武器系统的自主开火权。
随着原型舰进入总装阶段,舰长人选成为了联邦最高军事委员会争论的焦点。
这艘凝聚了人类最高科技与希望的利剑,必须交由最可靠、最敏锐的手来执掌。
候选名单上有几位功勋卓着的老将,但最终,年仅四十二岁的萧振海少将脱颖而出。
萧振海的履历堪称传奇。
他曾在“自由星尘”
事件中,作为战术分舰队指挥官,以其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对非传统敌人的深刻理解,成功化解危机,并为最终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阴影-o1”
探测器于太阳系外围游弋期间,他指挥的巡逻舰队多次与这神秘造物进行了一场场无声的、高强度的侦察与反侦察博弈,其冷静、耐心和对细节的把握,给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不仅拥有出色的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他具备在极端压力和未知环境下做出正确判断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对非传统、高维度威胁的潜在敏锐度。
在“广寒宫”
基地的一间密室内,张诚和秦天罡将军与萧振海进行了最后一次任前面谈。
萧振海身姿挺拔,面容刚毅,眼神锐利而沉稳。
他对于“轩辕-终极型”
的各项参数和设计理念早已烂熟于心。
“振海,”
秦天罡将军语气严肃,“这艘船,不同于你指挥过的任何舰船。
它的一些系统…尤其是维度武器,其威力和后果,连它的设计者都无法完全预测。
你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如何驾驶它,更是如何‘理解’它,在必要时刻,甚至要敢于违背常规战术逻辑。”
张诚补充道:“萧舰长,你面对的敌人,可能并非你能‘看见’或‘理解’的。
‘刑天’ai会辅助你,但最终的决定,需要你基于对人类文明存续的责任来做出。
这柄剑,既斩向外敌,也需谨防其力量反噬自身。”
萧振海目光坚定,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将军,张院长。
我明白‘轩辕-终极型’的意义。
它不仅是武器,更是我们文明在黑暗森林中出的最强音,是我们不甘灭亡的意志体现。
我会谨慎使用这份力量,不负重托。”
他的回答简洁而有力,充满了信心与担当。
星历2o88年末,在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后,“轩辕-终极型”
原型机终于完成了主体结构的最终合龙。
巨大的舰桥模块被吊装到位,与主舰体严丝合缝地对接。
最后一块外部装甲板在机器人焊接下出耀眼的弧光,覆盖了舰体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
舰那锐利的撞角设计与暗哑的、能吸收多种波段的特种涂层,让整艘战舰即使在静止状态,也散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