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地铁站的广告屏在循环播放应急避难指引的简化版;甚至儿童游乐场的设施都暗含了基本的生存技能训练。
中午时分,联邦大会堂内正在举行地球联邦大会。
“……我们治愈了疾病,改造了环境,统一了星球,走向了星空,”
地球联邦主席王文渊站在讲台上,声音通过实时传遍世界,“但是朋友们,我们真的准备好面对星空深处的一切了吗?”
在全息投影中,火星殖民地总督、木星能源矩阵总工、柯伊伯带科研站长等人依次言。
他们分享着各自的成就,但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带着某种克制。
与此同时,在地下三百米的应急指挥中心,另一场会议正在同步进行。
“面壁计划能耗在过去五年增长了4oo,”
能源部长指着全息图表,“按照这个趋势,即使戴森云一期完成,也只能再支撑三十年。”
联邦防御部长接话:“‘远望号’最新传回的数据分析显示,那些死寂文明的科技水平普遍达到甚至过了我们现在的程度。”
张诚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某个复杂的几何图形。
当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他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需要在二十年内,完成技术代际的跨越。”
傍晚,庆典进入高潮。
整个地球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无人机群在各大城市上空组成动态图案:从万里长城到金字塔,从自由女神像到火星基地,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在夜空中依次展现。
最后,所有无人机排列成一个简单的数字:5o。
民众以为这代表着建国13o周年减去8o年历史,纷纷为此创意鼓掌。
只有少数人明白这个数字的真正含义——那是倒计时。
在上海中心大厦顶层的旋转餐厅,一群年轻人正在举办派对。
他们中有的刚在月球完成地质勘探,有的在“望舒”
研究所参与维度通讯研,有的是星际舰队最年轻的舰长。
“为下一个五十年干杯!”
有人举杯高呼。
在欢乐的气氛中,负责“黯光”
计划的工程师唐明月悄悄走到露台边缘。
她看着脚下璀璨的城市,手中不自觉地把玩着一个微型戴森云模型。
“我们能在那之前完成‘黯光’吗?”
不知何时,苏星河也来到她身边,手里端着未曾动过的酒杯。
唐明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的维度通讯,能确保在‘那个时刻’来临前,把警报传遍整个太阳系吗?”
两人沉默地看着远方,那里的无人机正变换成地球被一道透明护盾包裹的图案——那是“面壁计划”
的象征。
民众在欢呼,而他们知道,那护盾之外是何等冰冷的黑暗。
夜深了,庆典的烟花表演达到顶点。
张诚拒了晚宴,独自登上中央电视塔的观景台。
从这里望去,北京城是一片光的海洋,全息投影在空中交织出绚丽的图案。
他打开个人终端,调出一个极其简洁的界面。
上面只有两个数字:一个是“5o:oo:oo:oo”
正在缓慢跳动减少;另一个是“9873”
,这是“伏羲”
系统根据现有数据推算的人类文明生存概率。
烟花在夜空中炸开,组成“和平展”
的字样。
但在张诚眼中,每一朵烟花都像是某个遥远星系临终前的闪光。
他想起了“远望号”
报告中的描述:“……所有活动在同一时刻戛然而止……”
手中的终端突然轻微震动,一条来自深空监测网的最高优先级信息弹出:“检测到引力波异常,坐标猎户座方向,特征与‘远望号’报告的死寂星系相似度92。
距离:15oo光年。”
张诚平静地关闭提示。
15oo光年,以引力波的度,这意味着事件生在15oo年前。
既是历史,也可能是未来。
他俯视着脚下欢庆的人群,那些无忧无虑的笑脸,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睛。
他们不知道,或者说不需要知道,照亮庆典的光芒可能随时熄灭。
子夜时分,大多数民众已进入梦乡,但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