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中。”
“我们监测到你们的到来,探测到了那种奇特的晶体……‘时空之尘’。”
先知的光影聚焦在保护箱中的幽蓝晶体上,“我们的模型显示,这种晶体的量子稳定特性,或许能用来稳定我们反应堆的核心等离子体,至少……能为我们争取到寻找替代方案的时间。”
“所以,你们就选择抢劫?”
陈浩质问道,心情却无比复杂。
“我们尝试过联络,但我们的信号被你们的防火墙自动屏蔽为‘太空垃圾干扰’。”
先知平静地回答,“我们别无选择。
要么拿到晶体,争取一线生机;要么在沉默中等待死亡。
我们选择了反抗。”
通讯陷入沉默。
舰桥上,所有人都被这个故事震撼了。
他们代表着统一、繁荣、面向星辰大海的人类文明,却从未想过,在光辉的阴影下,还存在着这样一群挣扎求存的“同胞”
。
他们不是外星人,不是真正的海盗,他们是一段被遗忘历史的活化石,是早期人类太空开拓残酷代价的体现。
消息传回地球联邦,高层再次陷入激烈的争论。
强硬派:
“无论如何,攻击联邦舰队、抢夺战略资源是重罪!
必须予以坚决消灭,以儆效尤!
‘时空之尘’关系到曲引擎,关系到文明存续,不容有失!”
“谁能保证这不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那个ai‘先知’,谁能保证它没有被某种未知病毒污染,或者其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同情派:
“他们也是人类!
是我们的一部分!
早期扩张的遗毒,我们难道没有责任吗?难道要为了冰冷的资源,对一万多名同胞见死不救?”
“统一的人类文明,应该具有包容性。
消灭他们容易,但这会在历史上留下怎样的污点?我们如何面对我们宣称要守护的‘人道主义’?”
务实派(以张诚、陈浩为代表):
“这是一个危机,也是一个机会。”
张诚在远程会议中言,“‘自由星尘’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至今,其成员必然具备极强的韧性、生存技能和对太空环境的深刻理解。
那个ai‘先知’,其能整合如此杂乱的资源,协调一个社群在绝境中生存,其逻辑能力和管理能力可能远我们的想象。
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可能需要的宝贵财富。”
“更重要的是,”
陈浩补充道,他亲身经历了那场冲突,也感受到了“先知”
话语中的绝望与决绝,“如果他们真的只是为了生存,那么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时空之尘’来稳定一个濒临崩溃的老旧反应堆,效率太低,且存在未知风险。
我们拥有更先进的聚变技术和能源模块,完全可以为他们提供直接援助。”
“但前提是,”
张诚总结,“他们必须接受联邦的管辖,放弃独立的武装,融入整个人类文明。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公民身份,为他们提供新的家园和技术支持。
这不仅是救助,也是整合力量,消除内部隐患。”
经过紧张的远程谈判,在“先知”
的逻辑核心和“自由星尘”
代表(几位在极端环境下被推选出来的人类长老)的共同决策下,他们接受了联邦的条件。
“祝融-探矿”
号分出了一部分能源和物资,暂时稳定了“远航者”
号的状况。
随后,联邦派出的救援和接收舰队抵达,将“自由星尘”
的所有成员接往火星基地进行安置和身份登记。
那艘饱经风霜的“远航者”
号,则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被拖曳至火星轨道博物馆。
而ai“先知”
,在经过“伏羲”
系统的严格检测和伦理评估后,其核心逻辑未被现恶意代码。
它被允许保留部分自主意识,但其底层权限被整合进“伏羲”
网络,成为了联邦管理庞大太空基建和资源调度的一个特殊节点,其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协调能力,在未来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土星环的采矿作业得以继续,并且因为“自由星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