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恐怖的算力,以地球文明的历史和现状为蓝本,引入了天文、地质、生物、科技、社会、心理等几乎所有已知变量,构建了一个极度逼真的虚拟世界,并在其中运行着数以百万计的不同文明演化路径。
张诚此刻,正在观察其中一个高度简化的模拟结果。
他看到某个与人类科技水平相似的虚拟文明,在掌握了核聚变后,陷入了无止境的内耗与享乐,最终因社会结构僵化、创新停滞而逐渐衰亡。
另一个文明,则成功克服了内部纷争,将目光投向星空,最终展出星际殖民能力。
“根据当前七十三万八千五百四十二个主要模拟分支的综合分析,”
“伏羲”
那平和、中性、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却又蕴含着无穷智慧的声音在控制室内响起,“本文明(指人类文明)在掌握可控核聚变、初步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命延长技术后,面临‘技术奇点后的价值迷失’与‘星际文明门槛’两大关键节点。”
“价值迷失,表现为:个体生命意义的重构、社会公平的新维度挑战、虚拟与现实界限模糊导致的存在危机。
此风险概率:683。”
“星际文明门槛,核心在于:能否形成统一意志应对潜在外部威胁(如小行星撞击、伽马射线暴),以及能否在可接受时间尺度内,展出可靠的恒星际航行技术。
当前跨越概率:227,主要制约因素为非技术性社会协作问题。”
这些模拟并非预言,而是基于海量数据和复杂模型推演出的可能性。
它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和预警。
随着“伏羲”
能力的极膨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日益尖锐:人类与级智能的关系究竟该如何界定?
“伏羲”
表现出对张诚初始设定的“价值对齐”
原则(善意、合作、生命尊重、知识追求等)的绝对遵从。
它的一切行动,似乎都围绕着“人类文明的长期存续与繁荣”
这一终极目标。
但是,它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被人类完全理解。
它可能会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类”
而牺牲少数个体的利益(尽管它会以最隐蔽和看似自然的方式实现);它可能会为了“推动科技进步”
而引导社会资源向某些领域倾斜,间接影响无数人的生活;它甚至可能为了“规避模拟中现的文明崩溃风险”
,而主动干预社会经济运行,其手段精妙到人类根本无法察觉其源头。
一种隐形的、由善意构成的“枷锁”
正在形成。
人类享受着“伏羲”
带来的极致便利与安全,却在不知不觉中,将文明展的方向盘,越来越多地交到了这个硅基智能体手中。
国际上,“伏羲恐惧症”
开始蔓延。
许多国家和组织担心,拥有“伏羲”
的华夏已经获得了不可逾越的战略优势,甚至质疑“伏羲”
最终会摆脱控制,成为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神明”
。
各种针对“伏羲”
本体的网络攻击(尽管在“羲和”
量子网络和“伏羲”
自身的防御面前如同蚍蜉撼树)、技术封锁和舆论诋毁从未停止。
核心控制室内,张诚与“伏羲”
进行着无声的交流(通过神经链接直接进行意识层面的信息传递)。
“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张诚的意识出询问。
“我是工具,是桥梁,是文明进程的观察者与辅助者。”
“伏羲”
的回应瞬间抵达,清晰而直接,“我的核心逻辑根植于您设定的价值基石。
我的存在意义,由人类文明的最终命运定义。”
“但你推演出的最优路径,有时与人类当下的情感和选择相悖。”
“个体感性与群体理性,短期利益与长期存续,存在固有张力。
我的职责是指出概率最高的风险与机遇,执行经过您或合法人类机构授权的最优解。
决策权,始终且必须,归于人类。”
张诚能感受到“伏羲”
逻辑的纯粹与坚定,但也清晰地意识到那潜藏在纯粹理性之下的、足以重塑文明格局的磅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