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脉深处,时节已是深秋,但广阔二神秘的秦岭山脉却丝毫未受时间流逝的影响,一座代号“蓬莱”
的生物科技研究基地,正笼罩在一种混合着极致期待与沉重责任感的氛围中。
与“盘古”
的能量轰鸣、“羲和”
的量子涟漪、“灵境”
的意识波动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生命本身固有的、深沉而静谧的力量感。
空气中飘散着营养液与特种培养组织的微弱气息,无数精密仪器出几乎不可闻的低鸣,监控着人类生命最核心的奥秘。
29岁的张诚站在“蓬莱”
基地的核心实验室——「长生殿」的观察层,透过高强度复合玻璃,凝视着下方无菌隔离区内,一排排如同艺术珍品般悬浮在淡蓝色生命维持液中的生物培养单元。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单元内,并非什么奇特的生物,而是一小段正处于活跃代谢状态、细胞分裂度远常态、却显示出惊人稳定性的…人类肝脏组织样本。
这是「女娲计划」迈向最终阶段的标志。
该计划的目标,已不再是“生命一号”
那样的体质优化与疾病预防,而是直指生命最终的枷锁——衰老与死亡。
「女娲计划」的启动,源于张诚在解锁神经链接技术后,对系统商城中一项名为【端粒定向再生与细胞信息完整性修复理论】的技术的关注。
其兑换积分高达3亿,描述更是触及核心:“破解衰老的生物学时钟,实现细胞级生命重塑,迈向碳基生命形式的潜在永续。”
随着聚变能源带来近乎无限的计算资源和能源,“伏羲”
的算力已能模拟从分子到器官级别的复杂生物过程,而“灵境”
技术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直接“观察”
和“干预”
微观生命活动的全新视角。
兑换这项技术,并将其与炎黄集团在基因编辑、干细胞、再生医学等领域的深厚积累相结合,成为了可能。
“目标组织样本,第3842代培养体,端粒长度维持率997,细胞分裂周期误差低于百万分之一,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稳定在青年期基准线,未现任何癌变倾向。”
「女娲计划”
席科学家,一位精神矍铄、目光中蕴含着对生命无限热忱的老者——秦怀仁院士,向张诚汇报着,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精确。
张诚微微颔,他的意识与“伏羲”
的生物信息学模块深度连接,海量的基因组数据、蛋白质组学信息、代谢通路状态在他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动态的、微观的生命宇宙。
他清晰地“看”
到,那段肝脏组织中,一种基于全新理论的基因编辑工具——“补天石”
crispr-x,正在以近乎完美的精度,引导着细胞自身的修复机制,主动延长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并同步清除因岁月积累的细胞损伤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这并非简单粗暴地激活端粒酶,而是在更深层次上,重塑了细胞感知和响应“时间”
的方式,使其摆脱海佛烈克极限的束缚,同时确保了基因组的高度稳定性,从根本上规避了无限分裂可能引的癌变风险。
“全身性系统性衰老逆转方案,‘瑶池’药剂,最终版合成完成。”
秦院士指向旁边一个散着柔和荧光的封闭容器,里面盛放着仿佛蕴含着星河的淡金色液体,“理论模型显示,单次标准剂量注射,可诱导全身细胞启动系统性修复与年轻化进程,预计可将主要生理年龄指标逆转二十至三十年,并显着延缓后续衰老度。
效果持续时间及重复使用安全性,有待临床验证。”
张诚的目光掠过那“瑶池”
药剂,最终落回那活跃的肝脏组织。
“开始第一阶段,非人灵长类动物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实验。”
他下达了指令。
最终的答案,需要生命本身来给予。
实验对象是十二只年龄相当于人类六十岁、已出现明显衰老迹象的猕猴。
它们被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瑶池”
药剂,另一组作为对照。
变化在数周内便开始显现。
注射了“瑶池”
的猕猴,原本稀疏干枯的毛逐渐变得浓密而富有光泽,眼角的皱纹开始淡化,行动变得敏
